初文與中醫之耳
大家好! 今天是*帝纪元四千七百一十九年,中国农历壬寅年乙巳月庚辰日,虎年五月初一,公历公元年5月30日。 上周分別講了「自、目、口、牙」四字(分別點擊可回顧)。 今天講「耳」字—— 耳,主聽者也。象形。 「耳」字常用且十分簡單,它的本義是:主聽者也。即現代辭典解釋的「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與平衡器官」。 「耳」是一個象形字,字形就是人耳朵的象形,外圍象耳廓,中間一橫代表耳竅。 至於「耳」字的音讀,有一種說法是:因人有兩個耳朵緊貼在頭部兩側如副貳,故「耳」字音讀取自於「貳(二)」。 因此,「耳」字也由其本義,引申表示:器物兩旁附有以便於提攜的把手。 《易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 《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懼。 又引申表示「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以及被借用作語氣助詞,比如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此時「耳」其實是「而已」的急讀之音,也相當於是「而已」的意思。 《論語·陽貨》: 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古文中還有以「爾」作語氣助詞的,這個「爾」則是「如此」的急讀之音,故相當於「如此」。唐朝以後常與「耳」混淆。 《孟子·告子上》: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唐·李白·戰城南》: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在《說文解字》中,「耳」是部首字,「耳」部有三十二字。 既然「耳」的本義是「主聽者也」,就來看看「聽」字—— 聽,聆也。从耳悳,聲。 「聽……从耳悳」,其中的「悳」是「道德的德」的本字—— 悳,内得於己,外得於人也。从直心。 因此,「有悳(德)之人」,簡單來說就是「內心正直的人」。所謂「有德者有所得」,所以,「聽……从耳悳」,即耳有所得也。 於是,「耳、悳」二字會意出「聽」字本義「聆也」,即用耳朵收受聲音。 但古人造字,還在「聽」字中加了一個聲符——「(tǐng)」,它只在「聽」字中表聲嗎? 我們多次強調「形聲字的聲符蘊含著形聲字之意」,那就來看—— ,善也。从人士。一曰象物出地挺生也。 「(tǐng)」字本義是:善也。如果落實到「聽」字中,我認為:「聽」的本義就不僅僅是「用耳朵收受聲音」,而是有「用耳朵收受善的聲音」,所謂「非禮勿聽」。 因此,一個「聽」字就包含有德與善的意思,耳朵會無分辨地收受外界的聲音,但讓什麼樣的聲音進入我們的內心,進而影響我們的想法和反應,則全由我們自己把握。 現在「聽」字被簡化為「听」,與耳有關變成與口有關;取「斤」聲,而「斤,斫木斧也」,其本義是砍木頭的斧頭,「斤」在「听」字中無義可講。簡化的當時,筆畫簡單是優先選擇。 《神農本草經》中記有「葈(xǐ)耳實」,即「蒼耳子」—— 《神農本草經》:葈耳實,味甘,溫。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痺;惡肉死肌。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輕身。一名胡葈,一名地葵。生川谷。 現代釋名:葈(xǐ)耳實即蒼耳子,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蒼耳的果實。因形狀很像女子的耳墜,故以耳來命名。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別名,叫白花癡頭婆。 附上文简体版—— 上周分别讲了「自、目、口、牙」四字(分别点击可回顾)。 今天讲「耳」字—— 耳,主听者也。象形。 「耳」字常用且十分简单,它的本义是:主听者也。即现代辞典解释的「人及动物的听觉器官与平衡器官」。 「耳」是一个象形字,字形就是人耳朵的象形,外围象耳廓,中间一横代表耳窍。 至于「耳」字的音读,有一种说法是:因人有两个耳朵紧贴在头部两侧如副贰,故「耳」字音读取自于「贰(二)」。 因此,「耳」字也由其本义,引申表示:器物两旁附有以便于提携的把手。 《易经·鼎卦·六五》:鼎,*耳金铉。 《史记·封禅书》: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 又引申表示「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以及被借用作语气助词,比如位于句末,表限制的意思。此时「耳」其实是「而已」的急读之音,也相当于是「而已」的意思。 《论语·阳货》: 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古文中还有以「尔」作语气助词的,这个「尔」则是「如此」的急读之音,故相当于「如此」。唐朝以后常与「耳」混淆。 《孟子·告子上》: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唐·李白·战城南》:士卒涂草莽,将*空尔为。 在《说文解字》中,「耳」是部首字,「耳」部有三十二字。 既然「耳」的本义是「主聽者也」,就来看看「聽」字—— 聽,聆也。从耳悳,声。 「聽……从耳悳」,其中的「悳」是「道德的德」的本字—— 悳,内得于己,外得于人也。从直心。 因此,「有悳(德)之人」,简单来说就是「内心正直的人」。所谓「有德者有所得」,所以,「聽……从耳悳」,即耳有所得也。 于是,「耳、悳」二字会意出「听」字本义「聆也」,即用耳朵收受声音。 但古人造字,还在「聽」字中加了一个声符——「(tǐng)」,它只在「聽」字中表声吗? 我们多次强调「形声字的声符蕴含着形声字之意」,那就来看—— ,善也。从人士。一曰象物出地挺生也。 「(tǐng)」字本义是:善也。如果落实到「聽」字中,我认为:「聽」的本义就不仅仅是「用耳朵收受声音」,而是有「用耳朵收受善的声音」,所谓「非礼勿听」。 因此,一个「聽」字就包含有德与善的意思,耳朵会无分辨地收受外界的声音,但让什么样的声音进入我们的内心,进而影响我们的想法和反应,则全由我们自己把握。 现在「聽」字被简化为「听」,与耳有关变成与口有关;取「斤」声,而「斤,斫木斧也」,其本义是砍木头的斧头,「斤」在「听」字中无义可讲。简化的当时,笔画简单是优先选择。 《神农本草经》中记有「葈(xǐ)耳实」,即「苍耳子」—— 《神农本草经》:葈耳实,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痺;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一名胡葈,一名地葵。生川谷。 现代释名:葈(xǐ)耳实即苍耳子,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果实。因形状很像女子的耳坠,故以耳来命名。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叫白花痴头婆。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厚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jb/10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医三院复方苍耳子片治疗鼻炎,鼻窦炎,
- 下一篇文章: 多种疾病,多重用药,警惕老年人药物性肾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