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真相知多少
药物是治病救人的重要工具, 但正如俗语所说“凡药三分*”, 几乎所有药物均有一定*性, 用药不妥可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危害生命。 肝脏是人体药物聚集、转化 代谢最重要的器官, 很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 医学指导:医院消化内科陈慧婷副主任医师 01 药物性肝病是怎么回事? 也称药物性肝病(简称药物肝),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药物肝可发生在原来就有肝病的患者,也可发生没有肝病的健康人身上;可发生在药物超量或长期使用时,由药物直接*性引起,也可发生在正常用量情况下,因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过敏)反应所致。药物肝发生率近年明显增高,在我国肝病中,仅次于病*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排行第三位,但由于其临床表现较隐匿,常常不被发现。02 哪些药可引起肝损伤?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中西药物及保健品超过种,明确可以引起药物肝的有多种。据统计,西药导致者约占病例数的60%,常见西药先后排序为:抗生素、降血糖药、抗甲亢药、解热镇痛药(用于抗风湿、感冒、头痛等)、抗结核药、镇静药、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等。民间认为中草药(中成药)和保健品*性小的观点其实有误,其引起的肝损伤约占病例数的40%,涉及的中草药达几十种,常见如雷公藤、苦楝子、千里光、苍耳子、麻*、金不换、贯众等,许多中成药含有相关成分。03 药物肝有哪些症状? 药物肝患者可有肝病的任何症状。按病程长短,药物肝可分为急性(6个月内消退)及慢性(超过6个月)两类,急性肝损伤占病例数90%以上,其中少数患者发生肝衰竭,危及生命;慢性肝损伤病情一般较轻。按临床表现,药物肝可分为肝炎型、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三种类型。肝炎型常见,以转氨酶增高为特征,病人乏力、胃口差、上腹胀、恶心、呕吐,随后出现轻度*疸,化检结果转氨酶增高(较胆红素)明显,严重病例可呈急性肝衰竭,并发肝昏迷而死亡。淤胆型以*疸为特征,患者起病时有发热、畏寒、恶心、腹胀、乏力、皮疹等症状,随后出现*疸,并续步加深、伴皮肤瘙痒、肝痛等症状,化检结果胆红素升高(较转氨酶)明显,较少发生肝衰竭。混合型少见,症状介于上两型之间。对药物特异质(过敏)反应的药物肝患者常伴有发热、关节病、皮疹、血酸性细胞升高等症。药物肝确诊需慎重,在综合服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观察停药效应,排除病*性肝炎和其他肝病后才能作出,对一时未能确诊的疑诊病例也要加倍重视,给与积极治疗和追踪观察。04 治疗方法? 目前还没有 药,预防是关键。不要随意用药,避免大剂量、长时间用药,减少多药并用;有过敏体质者,更需倍加谨慎,诊病时告知医师;已有肝病的患者、老年人及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有肝*性的药物,因老年人体内机能减退,儿童发育未成熟,更容易导致药物肝,如必须使用肝*性药物也需减量。用药期间注意不良反应,如感不适或有异常症状、体征,怀疑和用药相关,马上停药,医院就诊。治疗关键是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轻症患者可短期内康复,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在医师指导下治疗,常用护肝药,酌情应用激素和血液透析、人工肝等措施促进药物清除。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 来源:广州消化疾病中心本期编辑:*月星审核编辑:魏星投稿邮箱:gzno1hosp.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cf/6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研究证实死亡率很高的急性肝衰竭,多数由中
- 下一篇文章: 这些生长在农村的中草药,你天天踩它,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