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丨中药故事也可以如此有趣
中医药学依赖民族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而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又形成了璀璨的中医药文化。她表达了一种情结,引发海内外炎*子孙对祖国的眷恋;她传达了一个信息,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古国的文明;她架起了一座桥梁,承载着中西方文化的沟通。在璀璨的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用中药名连缀写成的诗词歌赋,又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药名文学是医药文化的一块瑰宝。 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个药商外出两年未归,其妻思念甚切,后探听到他所旅之处,遂写一情书托人捎去,以表达自己痴情盼郎之意。书曰:“君在生地如浮萍,远志尚有香附*,时至半夏理当归,翘望合欢寄奴音。”四句话含八句中药名,即“生地”、“浮萍”、“远志”、“香附”、“半夏”、“当归”、“合欢”、“寄奴”。夫见其信,深知妻意,遂收拾停当,即刻返回家乡。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生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 “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日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二十四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 一、今安徽潜在县汪济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的信 白术兄: 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滕、青风滕;南池结有石连子、*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 表弟:杜仲顿首 二、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 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三、一封用中药名串成的诉状 古有一才女,其父从业中医,兼营药铺,有空时喜欢吟诵《汤头歌诀》,女受此熏陶,对中药名称、性味、功能早有领悟。一日无事,她巧借药名串成一篇诉状,由于辞情恳切、构思奇巧,其父览后,不禁拍手称妙,其状书云: 具状人红娘,为告木贼拦路抢劫,殃及夫、子事。窃氏有夫*柏,男*连,因往硫*(留隍)发卖乌药,一去半夏,仍未见附子(父子)茴香(回乡)。适有邻亲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经过常山,遭木贼拦劫,被抢去青相(箱)子一只,陈皮鞋一双,又强*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从,遂被捆于马前,打得红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泽泻(贼舍)惩 办顽凶。民等沾恩。谨状。 在短短多字的诉状中就嵌入了20多种中药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传至今。 南宋的时期的辛弃疾是我国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其中最有趣的是他用药名连缀写成的一首《满庭芳。静夜思》,写给他久别的妻子,表达相思之情: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褛织硫*,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 词中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磺、*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缩砂仁、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5味中药的药名,巧妙地运用了药名字面上的意义,情趣盎然。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也精于中药,在《西游记》中有很多用中医中药治病的故事,写得很符合医理,他用中药写的药名词《西江月》,描写孙悟空大战进犯花果山的猎户,激烈拼杀的情景跃然纸上: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骨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把打斗的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 词中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等药名。 用中药名写情书,中药实名与词句意境珠联壁合,相得益彰,读来别有一番情致和雅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用药名写过一首《桂枝儿》的情书: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连心苦苦地为伊担心,白芷儿写不尽离别意,嘱咐使君子切莫作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 这封情书用了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破故纸、人参、甘草、*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等药名。 相传古代有一对夫妇就是用中药名写的“两地书。”妻子的信是这样写的: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连苦,古诗云:豆寇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每一句话都嵌入一味药名,抒发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 丈夫看后,挥笔答道: “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金银相赠也。” 回信也是药名的联句,将思念,艰辛,归期和允诺跃然纸上。读罢趣味无穷。 相传有个县官生病,请来李在躬。他给县官诊脉后,提笔开了一个处方。县官接过一看,上面写的是一首诗: 三径慵锄芜遍秽(生地), 数枝榴花自鲜妍(红花)。 露滋时滴岩中乳(石膏), 雨行长流涧底泉(泽泻)。 闲草文词成小帙(槁本), 静披经传见名贤(使君子)。 渴呼童子煮新茗(儿茶), 倦倚熏笼炷篆烟(安息香)。 朱为多研常讶减(砂仁), 窗因懒补半嫌穿(破故纸)。 欲医衰病求方少(没药), 未就残诗得向连(续断)。 为爱沃醪千顷碧(空青), 频频搔首问遥天(连翘)。 县官阅后不解地问:“此诗何解?请指教!”李在躬笑道:“这是一首药名诗,每句隐一药名,共计14味中药,组成一方,便可治大人之病。”遂在每诗后填一味中药名及用量。县官细读后抚掌叫妙,嘱人去照方买药。 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到一家药店.见店门外悬挂一块大型招牌。上写“万药俱全”,很不服气,就存心到药店戏闹一番。于是把要抓的四味药写成一首诗让药店抓药,诗云:“游子思亲一钱七,举日无亲七钱一。夫妻相关做药引,有儿无娘 厘。”店中一位16岁的小姑娘牡丹略加思索,就取出四味中药交与吕洞宾、吕洞宾看了非常佩服。 原来这四味药分别是:茴香、生地、蜂蜜、*连。 排版:陆荣进责任编辑:浦仕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jb/2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鼻炎经方之美3
- 下一篇文章: 31种路边常见中草药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