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华middot本草苍耳子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1]苍耳子始载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名“枲耳实”,列为中品。南北朝《本草经集注》和隋唐《新修本草》均有记载,且进一步推测了该植物的来源:“……伧人皆食之……昔中国无此,言从外国逐羊毛中来……”,可能来自(西)北方,其果实(苍耳子)粘附在羊身上迁至中原。宋元时期《证类本草》、明代《救荒本草》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绘制的植物图与现代典籍《中华本草》中的苍耳类似。据明代《本草乘雅半偈》记载:“茎高四五尺,有黑色斑点,叶如葵,四畔宽纽。七八月开细白花,结实如妇女珥珰,外壳坚韧,刺毛密布,中列两仁,宛如人肾。”[2] 拍摄于中药饮片室(刘红燕) 药性与功效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归肺经。 功效与应用: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用法与用量 3?10g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苍耳实。味甘温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一名胡枲。一名地葵。 《名医别录》:味苦。叶,味苦、辛,微寒,有小*。主治膝痛,溪*。一名葹,一名常思。生安陆及六安田野,实熟时采。 《雷公炮制药性解》:苍耳子,味甘,性温,有小*,入肺经。主风寒湿痹,头风脑漏,疔肿困重,疥癣瘙痒,血崩,大风癫痫,善能发汗。炒令香,杵去刺用。反猪肉,解狗*。按:苍耳甘温,故能走表;肺主皮毛,所以入之;肺主风邪,故治疗如上。 《本草崇原》:苍耳《本经》名葈耳,该茎叶而言也。今时用实,名苍耳子,子内仁肉,气味甘温,外多毛刺,故有小*,花白实*,禀阳明燥金之气。金能制风,故主治风头寒痛,谓头受风邪,为寒为痛也。燥能胜湿,故主治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谓风湿之邪,伤周身血脉而为痹,淫于四肢而为拘挛疼痛也。夫周痹,则周身血脉不和,周痹可治,则恶肉死肌,亦可治也。四肢拘挛痛可治,则膝痛亦可治也。久服则风湿外散,经脉流通,故益气。 《本草备要》:一名枲耳,即诗卷耳。轻,发汗,散风湿。甘、苦,性温。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肢挛痹痛,瘰疬疮疥,采根叶熬,名万应膏。遍身瘙痒。作浴汤佳。去刺,酒拌蒸。忌猪肉。《圣惠方》云:叶捣汁,治产后痢。 校内分布 拍摄于药用植物园 拍摄于健康河小树林 拍摄于药王亭小树林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07. [2]谢清,朱晓奕,汤建,等.苍耳子的本草考证[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37(2):55-59. 指导人|陈曙光(级临床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图片|刘红燕、于悦、郭子健 编辑|杨欣雨、单辉、郭子健 技术|郭子健 主编|刘明、周昌 新媒体中心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jb/3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鹊华middot本草苍耳子
- 下一篇文章: 鹊华middot本草苍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