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专方清上蠲痛汤
神经、血管、月经、三叉、甚至脑瘤引起的头痛,皆可用清上蠲痛汤 本方主治一切头痛,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钟相根 本方见于《寿世保元》,为明代龚廷贤所拟,是根据宋代《和剂局方》之“川芎茶调散”及金代《内外伤辨惑论》之“羌活胜湿汤”合方加减衍化而成。 当归(酒洗)一钱、小川芎一钱、白芷一钱、细辛三分、羌活一钱、防风一钱、菊花五分、蔓荆子五分、苍术(米泔浸)一钱、麦冬一钱、独活一钱、生甘草三分、片芩(酒炒)一钱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疏风通络透邪,活血理气除湿。 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左边痛者加红花七分、柴胡一钱、龙胆草(酒洗)七分、生地*一钱; 右边痛者加*芪一钱、干葛八分; 正额上眉棱骨痛甚者,食积痰壅,用天麻五分、半夏一钱、山楂一钱、枳实一钱; 当头顶痛者加藁本一钱、大*(酒洗)一钱; 风入脑髓而痛者加麦门冬一钱,苍耳子一钱,木瓜、荆芥各五分。 气血两虚,常有自汗,加*芪一钱五分,人参、白芍、生地*各一钱。 本方是针对“头痛”证而设。痛证的原因虽多,但不外乎于“不通”,外邪(如风寒湿热)阻滞脉络固可引起不通,而脏腑的机能失调、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亦可阻滞经脉而不畅,故治疗必须通经脉以解决邪郁,升清泄浊以濡养筋脉肌肤。 方中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辛温以疏散风寒;羌活、独活、苍术,苦温驱风而胜湿;菊花、蔓荆子辛凉以疏解风热。因病在头部,惟风药可到,数味风药合用,上能散头部之邪结,外可解泄肌肤经络之阻滞。根据“治风先治血”、“久痛必瘀”的认识,故方中配以当归、川芎,辛温行血活血以养血,使“血行风自灭”。更佐以*芩、麦冬,苦寒泄热而养阴,可缓祛风除湿诸药之燥,再以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散而不耗伤正气。可见本方辛而不燥,温而不热,苦而不寒,泄而不降,既可升散风邪,又能苦泄浊阴,而适用于各种头痛之证。 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然莫不以“风”为主要致病因素。《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金元?李杲《兰室秘藏》有“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之说。清上蠲痛汤中,川芎、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苍术诸药(量轻不超过3g)轻清上达,以疏风通络松透伏邪;*芩清泄少阳相火,菊花、蔓荆平肝息风,截断“风火相煽”;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气止痛;麦冬养阴护津,以免风药升散伤津损血;甘草调和诸药。故本方有祛上部之风寒湿热诸邪,化头部诸经气血之郁滞,引气下行,从而蠲除头痛。即使是虚证、热证也可放心用之。诚如龚廷贤所说:“为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陈桂苍应用本方治疗头痛,按其病情随证加减,扩大了治疗范围,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月经性头痛、上颚肿瘤及脑瘤引起的头痛等,皆可应用。笔者临床体验,应用本方尤需注意不可妄自增大药量其理在于“风”药质轻味薄,性本升散,其量不超过3g,则轻清上达高巅之性益彰,且不宜久煎,オ能符合古人轻用“风药”治疗头痛之理。 日本医家矢数道明认为,对于用古方随证施治而不见疗效的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月经头痛、上颚脓肿疼痛,以及脑脓肿所致的头痛等均可用之而奏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利用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详情和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可以持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jb/6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肝衰竭和肾衰竭,你应该知道的真相
- 下一篇文章: 青草方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