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肺炎从痰饮论治实例解析
作者:刘立红 肺炎 在西医认为由于病*、细菌或者支原体感染导致,因此抗病*、抗细菌、抗支原体是主要治疗措施,一句话就是对抗疗法。但是中医治疗重在祛邪外出,结合患者体质根据感受病邪的性质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所谓邪去正自安。兹举一典型医案如下。 案例分享 患者,张某,女性,32岁。患者自年除夕(农历年2月15日)受凉开始咳嗽,自2月16日开始在诊所输液治疗,输液治疗十余天咳嗽未见好转。先后用抗菌药有头孢、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以及氨溴索、抗病*药物。来诊时颜面浮肿、咳嗽频频、咽痒、咳嗽夜间加剧,每晚咳嗽严重时候呕吐。白浓痰,脉弦滑,纳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诊并治》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证属支饮。根据《金匮要略》治疗痰饮病的治疗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遂处方如下: 炙麻*9克、杏仁9克、法半夏12开、陈皮9克、茯苓15克、炙甘草9克、车前子9克、地龙9克、炙百部15克、鱼腥草20克、苏子9克、葶苈子9克、白术15克、神曲20克。 首诊5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嘱不要再输液,否则咳嗽难愈,脸肿难消。禁食生冷油腻食物,注意休息、谨防受寒。本方中以炙麻*、杏仁宣降肺气,二陈汤燥湿化痰,鱼腥草、地龙、炙百部清热平喘化痰,苏子、车前子、葶苈子利水平喘消肿,白术、神曲健脾和中。 -03-14,二诊,颜面肿消恢复正常,咳嗽减轻,口干,近日又受凉出现脓鼻涕。 处方如下: 炙麻*6克、杏仁9克、陈皮9克、半夏12克、炙百部15克、炙甘草9克、百合15克、白前12克、苏子9克、枳壳9克、麦冬15克、炒苍耳子9克、辛夷花9克。 5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水肿消除、浓痰消失、咳嗽减轻减去车前子、地龙、鱼腥草,加麦冬、百合滋阴润肺。加苍耳子、辛夷花通鼻窍。 -03-22,三诊,患者鼻涕消除,咳嗽继续减轻,痰减少,色白。但是出现右下肋疼痛,咳嗽痛剧,患侧不能朝下卧。胸片提示右下肺炎症。 《金匮要略》云:“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病机为饮邪流于胁下,则肝络不和,导致气机不利所以胁下疼痛,甚则牵引缺盆也痛,当咳嗽震动时则疼痛加重。此处留饮确切是悬饮。 三诊处方: 炙麻*6克、杏仁9克、法半夏12克、陈皮9克、炙百部15克、炙甘草12克、白前12克、苏子9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9克、炒枳壳12克、醋元胡12克、山楂15克。 上方7剂后,咳嗽愈,胁下疼痛基本消失。三诊在原方基础上减去通鼻窍药物,以三子养亲汤温肺化痰,加理气疏肝止痛药物。收到明显效果。 从以上治疗过程看 患者经过西医输液采用多种抗生素治疗较长时间,但是咳嗽反而加剧,虽然诊断为肺炎后,仍然按照中医痰饮的治疗,没有继续用抗生素输液,疾病痊愈。由此可见,中医治疗疾病不能拘泥于西医的病名,应该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自然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基层风采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jb/6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青草方中药
- 下一篇文章: ldquo养生水rdquo变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