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大家纷纷踏上了返程。而与回家时不一样的是,原本宽松的后备箱和行李箱,现在都塞满了家乡的味道和家人的牵挂。鸡、鸭、猪、各色蔬菜瓜果,甚至连新鲜熬好的猪油都有,不少网友还幸福地调侃:“回趟老家跟进货似的。”“岂止是后备箱,后排座椅甚至是副驾驶位都被塞得满满当当。”真是沉甸甸的爱,沉甸甸的挂念啊!但要知道,这么多的食物很难短时间内吃完,而食物久放之后,很容易产生有*物质,甚至是致癌物质。稍不注意,将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以下3种“危险分子”,总爱潜藏在食物之中,还容易危害人体健康,爸爸妈妈必须重视起来!食物危险分子一亚 盐我们常听说隔夜菜不能吃,容易产生亚 盐,而亚 盐吃多了,容易致癌。其实,这些说法并不准确。隔夜菜确实容易产生亚 盐,特别是绿叶菜,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将不断上升。但要说亚 盐吃多了容易致癌,其实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亚 盐本身并不属于致癌物,只有与胃内的蛋白分解物结合,才会形成国际公认的致癌物——亚硝胺。而亚 盐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也不是致癌,而是它的*性可以把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进而导致缺氧。因此,当亚 盐中*时,将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黏膜青紫、胸闷、头晕、心悸等症状。中*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心律不齐、烦躁不安、肺水肿、抽搐、休克等,如果不及时送医,最终将呼吸/循环衰竭而死。除了隔夜菜以外,还有很多我们常吃,甚至是爱吃的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亚 盐。就在年前,江苏淮安李先生一家三口就因为吃了2周前自家腌制的咸菜,导致亚 盐急性中*,医院。还好救治及时,否则再迟个十分钟或半小时,很可能导致呼吸心脏骤停。咸菜、泡菜、酸菜、腌萝卜等腌菜都是不少家庭喜爱的下饭菜,因为耐放、耐吃,也成了年节返程的后备箱中常见的“家味”。但要知道这类食物正是亚 盐的“盛产地”。特别是刚腌制半个月左右,亚 盐的含量将不断上升,并达到 值,此时食用不亚于吃*药。所以,如果真要吃, 在刚腌制几小时或腌制1个月后再食用,才相对比较安全。部分家长看到这里,不免想:隔夜菜、腌菜都不能多吃,那从家里带过来的一大把新鲜蔬菜总没有问题吧?新鲜蔬菜新鲜吃,当然没有问题,反而对身体有好处。但如果是久放的绿叶蔬菜,同样也会产生亚 盐。绿叶蔬菜中含有一定量的 盐,而在空气中的细菌以及自身还原酶的影响之下,将转化为亚 盐,并且含量将随时间不断上升。特别是蔫了或者已经叶片发*的绿叶蔬菜, 不要食用。但现摘现吃,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不现实,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亚 盐的摄入呢?我在此推荐5个方法:①在煮蔬菜时,先将蔬菜用沸水焯一遍,可以去掉不少 盐和亚 盐的成分;②亚 盐可溶于水,所以在吃腌菜前,可以用水冲洗一下,但 还是少吃;③没吃完的菜,可以封好保存在冰箱,但 还是吃多少做多少,毕竟剩菜不但不健康,也不好吃;④海鲜干货等要注意密封,并放在阴凉处存放,存放不当也容易产生亚 盐;⑤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适合存放于冰箱,部分蔬菜放冰箱反而容易坏或者变老,例如香椿、土豆等。爸爸妈妈在处理这些食物时,可以多加注意!食物中的危险分子二米酵菌酸上一年国庆的“酸汤子”事件让人痛心。黑龙江王某及其亲属9人聚餐,因为共食了冰冻在冰箱近一年的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9人均中*身亡。而造成这一起“灭门惨案”的食物凶手正是米酵菌酸。什么是米酵菌酸?它是椰*假单胞细菌产生的*素,常出现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的食物,特别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更易受污染并产生*素。其中变质或经过长时间浸泡的木耳、银耳等均容易产生这种*素。上一年5月,广东东莞有一名女子正是因为吃了泡发超过24小时的木耳,导致米酵菌酸中*,最终急性肝功能衰竭不幸身亡。面对米酵菌酸 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因为相比于亚 盐可溶于水,米酵菌酸无论采用哪种烹饪方式,都无法去除。即使是用℃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都无法破坏其*性。而一旦中*,轻者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而严重者将出现肝肿大、*疸、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是休克死亡等症状。更可怕的是,针对米酵菌酸目前还没有 解*药和对症治疗,大量食用后,死亡率将高达40%-%。所以,面对年节之后的大量食物的贮存以及处理,爸爸妈妈们需要格外重视。同样,针对米酵菌酸,我也总结了5个建议:①谨慎处理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的食物, 不要自制或食用酸汤子等发酵米面食;②根据需要,可选择低温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储存食物;③已发霉的食品需及时处理, 不能通过冲洗或者去除霉变部分再继续食用;④不吃浸泡过夜的黑木耳。日常浸泡时,需留意其是否变质,如有变质必须及时处理,另外浸泡时 勤换水或放在冰箱冷藏室内泡发;⑤如要食用河粉、粿条、肠粉等湿米粉,一定要购买新鲜的。食品中的危险分子就暗藏在日常生活中,由不得我们马虎,为了家人的健康,还是需要小心谨慎。食物中的危险分子三*曲霉素在前文提到的“酸汤子”事件中,*曲霉素一度成了“背锅侠”,只因它是食物危险分子中的“杠把子”。不仅*性令人胆寒,污染范围广泛,还具有超强的致癌性,特别是对肝脏,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其*性是氰 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虽然*曲霉素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每一种都会产生*素。但一旦遇到有*的,只要1mg就足以使人致癌,而20mg就足以让一个斤重的人失去性命。也因此,早在年,*曲霉素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划为一级致癌物。更可怕的是,*曲霉素特别喜欢潜伏于我们日常的食物之中,谷类、籽类、豆类以及坚果等。尤其是花生、核桃和玉米,更是*曲霉素较为偏爱的食物,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吃之前,需要多加留心。一旦发现霉变,必须及时清除,如果不小心误食了发苦、已坏的这类食物,一定要赶紧吐掉并及时漱口,以免引起中*。而在购买时,需要选购合格厂家生产的食品,千万别因贪图便宜,损害了自身和孩子的健康。之前,广东江门就曾抓到一起特大的坚果走私,近50吨的坚果*曲霉素超标。幸好被及时阻止,才没有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但这也提醒了我们,谨慎选购的重要性。此外,*曲霉素还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在℃的环境中可以安然无恙地存活20个小时。只有在碱性以及紫外线辐射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使其降解,破坏其*性。所以,家常的烹饪方式并不能去除*曲霉素的*性。那难道就没有办法可以规避这种*素吗?其实,只要做到下方这5点,*曲霉素也是可以预防的:①在烹饪或者食用大米、小米、玉米、花生、坚果等食物前,要注意是否变质或变味,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处理;②大米中哪怕有*曲霉素,大多也是处于表层,所以淘米时可以搓洗三四遍,可以去除80%的*曲霉素,不过如果发现明显的变质, 不要食用;③ 不要购买小作坊土榨花生油,避免原料中混有霉变的花生;④购买以花生、芝麻等为原料的调味品或者酱料时,应当购买合格产品,不要选购三无产品;⑤储存花生、坚果、大米等,需要避免潮湿高温环境。

从家里带回来的年味,重在吃得开心,但也得留意健康。

只要合理储藏和处理好食物,少吃风险性食物,多吃新鲜食物,三个危险分子自是不会轻易找上门哒!

所以,还没有对食材进行处理的爸爸妈妈们,得赶紧动手啦!

本文作者:花崽妈,豌豆思维(ID:vipthink01)特约作者。专注于3-10岁少儿数理逻辑思维培养,百万中国家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jb/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