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我为什么重视麻杏止咳糖浆

麻杏止咳糖浆,是很不起眼的一种中成药,也是我无意中在药店发现的。当了家长后才知道,给孩子喂药是真的很困难,不像以前自己当医生时经常说,不好喂,想办法灌。我常用的中成药,都是我一个一个试出来,口感不好,直接换掉,有时候为了买一种药,跑了县城的好几个药店。

麻杏止咳糖浆,为什么重视它,一是口感好。二是它就是医圣张仲景的麻*杏仁甘草石膏汤。看方歌是如何描述的。

仲景麻杏石甘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有没有觉得方歌也挺有意思的呢?学中医是要记很多东西的。古人为了方便记忆,都给很多方子编了方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跟诗歌一样。

当年方剂学老师跟我们讲课时说,治疗疾病要照顾到脏腑的生理特性,麻*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太凉了易凝滞气机,不利于疾病痊愈)。杏仁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相配则升降相因,与石膏相配则清肃协同。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能调和寒温升降(使药物作用不过于猛烈)。药虽寥寥数味,却诸法皆备,绝非其它单纯清肺热的方子所能比!

当人们过于焦虑的时候,也会使医生处于焦虑的状态,会增加药物的量,或增加其它的药物,当人们期望值过高,什么风险都不敢承担的时候,医生就不敢治疗了,毕竟谁保证百分之百有效,百分之百没事呢!其实有些时候医患双方都比较焦虑,怕量小或一种药物效果不好。其实有些时候,简简单单的一些药就能把病治好。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就像初生的幼苗,本来少少地洒些许水即可,你非要舀一瓢水浇过去,有可能连根都冲出来了。

.12.02

腰痛一定是肾虚吗

腰为肾之府,从中医上讲腰与肾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平时我们也往往把腰和肾联系在一起,而且多认为是肾虚,需要补补。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人体所见寒的表现是和肾关系很大,而肾之府"腰",自然也与寒密切相关。一是内生之寒,需温补阳气,散寒止痛。一是外寒,感受外来的寒邪,只需解表散寒即可,外寒治疗起来比较快。内生之寒是虚寒,治疗起来比较慢。寒多兼有风邪。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腹重如带五千钱。”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说明了肾着腰痛的形成及原因。主要是湿,寒湿腰痛。

跌打损伤,引起局部血瘀,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瘀血腰痛。

外邪所致腰痛,主要是风寒湿侵袭。

素体阳盛,或病程日久,可以化热,比如湿热腰痛。

风寒湿热瘀所致腰痛,当以驱邪为主,不能以补肾为主。

.12.03

您了解中医体检吗?

中医体检----体验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察外知内的神奇,探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奥秘,感受中医整体辨治、自然疗法、治病求本、防患于未然的特色诊疗,体验人性化、个体化的健康之旅,开启中医生活化、生活健康化、主动把握健康的全新模式!

一、中医体检适宜人群:

1、有突出自觉不适,但西医检查无异常或无针对性治疗方法的,如长期头痛、乏力、周身不适,但西医体检均正常;

2、无明显自觉不适,西医检查有异常但没达到疾病诊断标准,没有合适治疗方法,西医需要等到问题严重后才能治的,如检查有“胆固醇偏高、胆囊壁毛糙、前列腺钙化、息肉、结节”等;

3、符合西医疾病诊断,但多种疾病集一身,需要到多个科室诊治、服用多种药物而脾胃难以承受或副作用较大的;

4、符合西医诊断,西药治疗效果快但容易反复发生的,如感冒、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5、无自觉不适,西医体检也均正常,想改善气色、形体(减肥或增肥)或欲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

6、孕前、产后、术后想用中药调理,改善体质状态的;

7、肿瘤病人,西医治疗疗程结束后需用中医药调治,预防旧病复或扩散的。

二、中医体检的特点:

中医体检是用人(医者)检查人(来检者),充分体现中医人的“感知和辨识”能力,充分应用中医简便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回归和保持健康。

三、中医体检的方法:

人不是机器,太多问题用仪器无法检查出来,中医体检应用中医“象思维”和整体观,回归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基本方法,充分体现中医的诊断特色:

望诊:包括面诊、眼诊、耳诊、舌舌、手诊、指甲诊、脐诊、手掌诊等,通过观察形体、神态、面、眼、耳、舌、手、甲、脐等部位的外在征象;

闻诊:听声音、闻气味;

问诊:医者倾听来诊者的不适,感受对方的感受,详细记录中医“十问”内容,了解来诊者从小到大的健康状况、家族健康状况以及饮食、起居、性情、运动等方面的生活习惯;

切诊:号脉为主,结合腹诊、推经络、手掌反射、足底反射检查。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内在脏腑经络的表、里、寒、热、虚、实等状态。

四、中医体检的内容:

1、望闻问切每一项的诊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2、现代医学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记录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

3、中医体检报告:完整详细的诊断信息,包括健康水平、中医诊断、西医诊断、辨证结论、体质类型、调治方法、易患病症、生命周期诠释;基本生活方式调养方案(性情养生、起居调摄、运动宜忌、饮食宜忌);个体化的施养方案(选择适宜的推经络、刮痧、拔罐、艾灸、针刺、贴耳穴、药物穴位贴敷以及药膳、药茶、药粥、适宜常食用的果蔬、足疗方、药浴方、药枕、药酒、药膏等方法)。

.12.04

武月萍老师的退烧散

生麻*15生石膏10杏仁10南沙参30僵蚕10蝉蜕6姜*6苍耳子10炒山楂15赤芍10地龙6炒牵牛子12(武月萍)川芎10薄荷15炙甘草6

3剂,研细面,装入茶包中,20克/茶包,1次1包(首次可以用2包),加水煮开3分钟后倒出药水喝/中药直肠滴注,1包可以煮2次,隔2~4小时后喝1次,出汗后延长间隔时间,体温正常后再喝一包即可。也可以打开茶包,把药面倒入水中煮3分钟后喝,这样会增大药力,尤其适用于发烧不出汗首次用药。

对于外感发热,伴有内热的,效果很好,适合体质可以,精神比较好的情况。散寒为主,兼以清热,凉血,息风止痉,平喘止咳,还有一定的通腑泄热的功效,面面俱到,但主次分明,且用量小,采取少量频服的方法,根据病情加减用药。中医治疗疾病是非常灵活的。特别是对于小孩,病情发展很快,往往很快就合并有内热,所以有时直接把清热药加上,但清热药不能太多,散寒仍占主要部分。

完全用中药治疗高热, 次还是在老师那见到的,完全用中医从容解决感冒高热等问题。

这个方子可以作为参考,在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

.12.05

久病不一定虚

我们常说久病多虚,但只是说虚的可能性要多一些,并不是说病情一定就虚。

病情的虚实并不以病程的长久为依据。

女,50多岁,常年的支气管哮喘,在我这多次治疗,早年有效,后来效果不理想,我给推荐了好几个医生,她自己也找了不少医生,其中也不乏一些所谓的"老中医",每个医生那都坚持了一段时间,因为我专门交待,不要频繁换医生。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其中不少用补肺肾,纳气平喘的方法,毕竟久病多虚,初起有效,后来得知,配有西药,那是不是中药起的作用就真不好说了。后来再次问我时,我只好再次非常认真地给看了看。

四诊资料:咳嗽,喘,活动后明显,口不干苦,纳眠可,二便调,并不怕冷,怕热,易出汗,虽活动后喘明显,但并不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滑,仔细体会,脉是有力。考虑肺热证。用方麻杏石甘汤。

生麻*12杏仁10石膏30炙甘草6

3剂

用此方反而有良好的疗效。共用十余剂,咳喘明显减轻。

胡希恕老前辈,也是非常有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刘老曾对胡老高度赞扬:“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他对慢性肺系疾病,有很独到的经验,有时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基本上没用治疗咳喘的药,反而收到很好的疗效。

临床看病,有时症状繁多,扑朔迷离,唯有详细收集四诊资料,去伪存真,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越是典型的疾病,越是容易凭经验来治疗,反而越容易出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jg/1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