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型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52094.html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味中药界的“缠人王”——苍耳子。说起苍耳子,不少人都会想起小时候拿它扎过女孩子的头发这等“光荣”事迹,被苍耳子沾满头发,短时间内恐怕是没法从“封印”中逃脱,有时候可能还需要牺牲“头发”这位队友,才能换来满头的自由。

很多小朋友对苍耳子抱有一定的好奇心,觉得它长得像动画片里的流星锤,还会“死皮赖脸”地抱着自己大腿不下去,只要走过苍耳子丛中,必定挂满一身出来,这么想来,苍耳子还是相当地“热情好客”。

我们常说的“缠人”苍耳子其实是苍耳成熟以后的果实。在其未成熟之前,果实还是绿色,且表面的刺还未完全硬化,待果实成熟以后,果实会由绿色变成*棕色或*绿色,表面有钩刺,且果实易与枝节分离,故容易粘在毛发、衣物上。

苍耳子的个人信息?

苍耳子

苍耳子以“枲耳实”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千金·食治》后开始以苍耳子之名入药。

性味归经:味辛、苦、甘,性温,有*。归肺经。

功效作用: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证。禁忌:血虚头痛。别名:老苍子、葈耳、苍刺头、牛虱子、棉螳螂、饿虱子等。古籍记载:《神农本草经》:“苍耳子,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本草纲目》:“苍耳子,炒香侵酒服,祛风补益。”《本草备要》:“苍耳子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

诗经中的苍耳子

苍耳子在诗经中被称为“卷耳”,寄语着相思之情。在《诗经·周南·卷耳》中提到:“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女子在路边采集苍耳子,还没采满箩筐,见苍耳子容易缠人,使得女子采着采着,就怀念起远行在外的爱人,故将苍耳子当作相思果,希望对爱人的思念可以化作苍耳子,伴随心中的爱人远行。

苍耳子之“升”

诸子皆降,唯苍耳子独升。还有一种说法是“唯蔓荆子独升”,这两者都有道理。

中医将中药列为“升、降、浮、沉”四种作用趋势,种子类的药物一般属于“降”,而苍耳子可以“上通巅顶”,通鼻窍,属于“升”。

《本草纲目》曰:“善通顶门连脑,盖即苍耳也。”

苍耳子的双面性

苍耳子是农村常见的刺球球,同时也是一味良药,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鼻炎,效果显著。但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一面起着治疗疾病的作用,另一面也展现着*性。误食苍耳子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中*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昏迷、强直性痉挛、抽搐、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严重症状。

现代药理学研究,苍耳子具有抗病*、消炎、降血糖、抗过敏等作用。虽然其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我们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jg/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