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成药使用常见八种错误
中成药在儿童使用相当广泛,但儿童生长发育、功能不完善,药物在儿童体内吸收、利用、分解、代谢、排出、药物代谢动力学等,与成人不同。中成药使用不当会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中医科万博士在此介绍常见的应用错误。 错误1:只辨病,不辨证 辨证是否准确是中成药合理应用的首要条件。 不少临床医生只辨病,不辨证,导致药证不符,医院中成药使用中尤为突出。 例如:治疗小儿咳嗽,不分寒咳、热咳、燥咳和痰湿咳嗽,盲目用药者很多。干咳无痰时用具有清肺化痰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因无痰需要清化,干咳就不能治愈。更有甚者: ■热证 ◆热者寒之 ◆误用热药——火上浇油 举例:肺热咳嗽:蛇胆陈皮口服液、橘红痰咳液 肺热咳嗽:小儿肺咳颗粒 ■寒证 ◆寒者热之 ◆误用寒药——雪上加霜 举例:慢性咽炎(脾胃虚寒患儿):蓝芩口服液、莲芝消炎分散片。 ■实证 ◆实则泻之 ◆误用补药——病邪更盛,谓之实实。 举例:多汗症(实秘患儿):*芪颗粒 ■虚证 ◆虚则补之 ◆误用泻药——正气更虚,谓之虚虚。 举例:腹泻(脾虚患儿):四磨汤口服液 错误2:配伍不当——相克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畏密陀僧, 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例如:含有附子的中成药(小儿肺咳颗粒)不宜与含有贝母的中成药(牛*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金嗓散结丸、婴儿健脾颗粒等)以及含有半夏的(藿香正气滴丸、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橘红痰咳液、复方鲜竹沥液、蛇胆川贝枇杷膏等)同用。 附子与贝母一起使用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皮肤发黑。 含有三棱的金嗓散结丸不宜与含有芒硝的防风通圣颗粒、五福化*片配合使用。 错误3:重复用药 发热:同时用小儿解表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柴*颗粒、抗病*口服液,二种或二种以上,属于重复用药。 咽痛:同时用金莲清热泡腾片、蓝芩口服液、金玄利咽颗粒、金嗓开音丸、金嗓散结丸、莲芝消炎分散片、小儿化*胶囊、五福化*片,二种或二种以上,属于重复用药。 咳嗽:同时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咳喘宁口服液、安儿宁颗粒、清宣止咳颗粒、小儿宝泰康颗粒,二种或二种以上,属于重复用药。 同类药重复应用:增大了服药剂量,增大了药物过量的风险,特别是含*性药材的中成药,发生*副反应的风险大增。 错误4:不合理联用 1.上感:小儿解表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柴*颗粒、抗病*口服液等+玉屏风颗粒(或*芪颗粒) 2.咳嗽: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咳喘宁口服液、安儿宁颗粒、清宣止咳颗粒、肺力咳合剂等+蛇胆陈皮口服液(或橘红痰咳液) 寒药+热药,不合理联用。 错误5:超剂量、超疗程 长期或超剂量服用含有*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含附子(小儿肺咳颗粒)、含半夏(橘红痰咳液、复方鲜竹沥液、蛇胆川贝枇杷膏、藿香正气滴丸)、含苍耳子(鼻窦炎口服液、鼻渊舒口服液、鼻渊通窍颗粒、祛风止痒口服液),含罂粟壳(咳喘宁口服液),雷公藤多苷片等的中成药,过量服用即可中*。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不可长期服用。 错误6:剂型选择不当 错误:急证、重证选用丸、片剂、膏制剂;慢性疾病选取注射剂现象,如此则背离以上用药原则。丸剂、片剂及胶囊剂依从性差,婴幼儿食管纤细不易通过,服药难度。 正确:一般急、重证适宜选注射液,口服液、冲剂、散剂,吸收迅速作用快;慢性病患者宜选丸、片剂,其吸收缓慢而作用持久;膏剂以滋补为主,其作用缓慢适用于体虚久病者。 错误7:服用剂量不规范 很多儿科中成药未规定不同年龄患儿服用的剂量,仅规定成人统一剂量;有不少中成药品种仅注明“小儿酌减”或“小儿遵医嘱”、“儿童酌减”,使得儿科用药从根源上缺乏临床指导性,即不规范又不安全。 错误8:忽视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患红细胞葡萄糖-6- 脱氢酶(G-6-PD)遗传缺陷者在服用含有:珍珠粉、金银花、薄荷、*连、牛*粉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应慎用或禁用。 小儿解表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金嗓开音丸、金嗓散结丸、苍苓止泻口服液——含金银花。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复方鲜竹沥液、鼻窦炎口服液、鼻渊舒口服液、鼻渊通窍颗粒、清宣止咳颗粒、开喉剑喷雾剂、防风通圣颗粒、牛*蛇胆川贝液——含薄荷 小儿化*胶囊——牛*,珍珠,*连;五福化*片——含*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yt/10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吹冷气犯了鼻炎赶紧把正气提上来
- 下一篇文章: 濒湖谈医19小儿湿疹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