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带总苞的成熟果实。“苍耳子”原名“葈(xǐ)耳子”,形容其叶形如“葈麻”,入药用其果实,故名。

前人经验

《神农本草经》:“(葈耳实)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

明·兰茂·《滇南本草》:“苍耳,气味甘、苦,性温。主治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发汗,散风湿,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肢痛、痹痛。疮科仙草,慎勿轻视。”

清·汪昂·《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肢挛痹痛,瘰疬疮疥(采根叶熬,名万应膏),遍身瘙痒(作浴汤佳)。

功效主治

本品辛、苦,温,有*。主要功效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祛风止痒、胜湿止泻。

发散风寒:本品发汗解表之力甚弱,适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明显者。

通鼻窍:本品善于通鼻窍,为治鼻渊良药。

祛风湿:本品可祛风湿、通络止痛,且善于通督升阳,适于风湿痹证,项背挛急。

止痛:适于关节疼痛、牙痛。

祛风止痒:适于风疹瘙痒。

胜湿止泻:本品祛风,风能胜湿,泄泻自瘥,一味苍耳即能胜任。

用法:3~10g煎服。

苍耳草,为苍耳的茎叶。苦、辛,寒,有小*。功效与苍耳子相似,善治痈疽肿*,可鲜品捣敷,或15~30g煎服。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主含挥发油、脂肪油、酚酸等物质,有抗菌、抗病*、抗炎、镇痛、降血糖、抗过敏等作用,可用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副鼻窦炎、皮肤病、关节痛、牙痛等疾病。

临床中常因长期、过量、反复使用苍耳子以及其炮制不当或者未经炮制使用而发生中*,*理学研究提示其对多脏器均有损伤,主要对肝脏和肾脏的损害较为严重。

参考资料

区永欣,邓铁涛,欧明,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张婷婷,鄢良春,赵*宁,成霖.苍耳子"*性"及现代*理学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33(5):-.

崔秀荣,马海波,张旗,李取胜,王伟,韩秋俊,雷海民,李强.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7(6):-.

(音频:山人;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初期是什么症状
治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yt/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