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院

(医院)

中药徽派炮制、中药传统制剂传承教学基地简介

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传承教学基地承担着中医医师、中药师、中医药类本专科学生、进修生、轮转生等专业人员有关中药的传统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中药传统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功效等相关中药知识的传承教学工作。该基地所依托的医院制剂中心(包括中药炮制室、中药制剂中心、中药膏方制备室)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式职工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人,中级职称人员11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7人;具有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2人,高等学校中药专业教师资格10人,执业药师资格者9人。合理的人才梯度配置,既保证和支持了日常工作需要,更保证了中药传承与科研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

该基地将中药相关学科进行有机衔接,使其更好地把握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尤其在实施传承实践教学时,针对具有一定中医药理论基础的中医药专业学习人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进行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的传承教学。现已形成课堂PPT教学、现场观摩指导、实践操作等多轨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取得了较好的中医药传承教学效果。

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省级)简介

医院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省级)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首批批准立项的项目。基地以建设“北华佗,南新安”为特色的安徽省区域内传统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为目标,积极推动我省非物质中药炮制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是具有“徽派”特色的中药炮制技术基地。

基地梳理了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 专家庞国兴教授为代表的三代中药炮制学术传承谱系,医院炮制老药工章西民为代表的三代中药炮制技术传承谱系,现有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7名、安徽省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3名。收集到安徽区域炮制技术相关的传统器具实物如手工切药刀、铁研船、戥秤、铜冲筒等炮制古物和本草、炮制相关古籍30余件。收集了以“十大皖药”为代表的安徽特色炮制饮片标本余种,建立了以《中华本草》为基本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炮制学》以及新安医家典籍为数据来源的安徽省中药炮制传承基地文献数据库。基地系统地整理了国医大师徐经世及 名老中医曹恩泽、胡国俊、郑日新等炮制品临床经验和临证应用规律,对部分特色炮制品的炮制技术理论和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通过对新安医家的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炮制技术规范以及现代炮制机理研究相关文献的挖掘,梳理了安徽区域内传统炮制技术工艺,如清炒法、酒炙法、醋炙法、煅炙、制霜等,发掘并规范了炮制炒桑叶、煨生姜、炒菊花和砂烫苍耳子等临方炮制品种。系列出版了70万字专著《常用中药饮片炮制与临床应用》;主参编了《临床中药汇编》、《中医药学概论》和《中药调剂学》等专著6部;发表了“国医大师临方炮制品炒菊花炮制工艺及应用举隅”等多篇炮制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建立中药炮制科普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yt/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