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学医记第十一章苍耳子篇
小郎中学医记(第十一章)苍耳子篇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牵引,用一个小故事。讲述了每个中草药的作用、原理、用法.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初学者阅读! 督阳不升与鼻子不通 《本草备要》曰,苍耳子善发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 南方多雨湿,所以冒雨淋水,又招风受凉而得风寒痹证的病人不少。 有位老头,早年经常冒雨干活,多年过后,他就开始头痛,鼻塞,腰背酸痛,膝盖也痛,连眼睛也视物昏暗,耳鸣。 老爷子这才引起重视,不敢冒雨干活,可病已铸成,经常天气一变化,这些老毛病就复发,这让他郁闷不已。 有句话说,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余孽都是盛时造的。所以人在意气风发的青壮年,应该谨慎行事,而不是一意孤行。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很多老年人经历过风霜,尝过世间病痛的滋味,看问题也比较深刻长远。他们经常嘱咐年轻人刚出完汗,千万不要洗冷水澡;被雨淋湿后,要及时换干衣服,这些极小的习惯,对于健康的影响却是相当大的。君不闻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的小小习惯,决定着你现在乃至将来的大健康。可年轻人往往以为老生常谈而忽略之。 这老头拄着拐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他向爷孙俩诉苦说,这几年头痛腰痛,四肢也不利索、疼痛,偶尔还抽筋,鼻塞,眼花,耳朵也嗡嗡作响。这一大堆症状,小指月边记边想对策。 这时爷爷说,小指月,这个病该如何用药呢? 小指月说,我看这病,既有风寒束表,也有气血不足,还有经脉不通,甚至还带点肝气郁滞,应该祛风湿,补气血,通经络,调气机。 爷爷笑笑说,你看他左路脉象怎么样? 小指月说,左路脉象郁滞,有点升不上来。 爷爷问,左路脉管什么呢? 小指月说,左路寸关尺管心、肝、肾。 爷爷问,那还管什么呢? 小指月摇摇头,有点想不起来。 爷爷说,还管督脉。督脉乃人体阳气之总督也!五脏六腑阳气升不上来,都要靠这条督脉。督脉能上通巅顶,外开毛窍、鼻孔,督阳不升,则头这诸阳之会,必定会因为阳气不够而头痛目暗,耳鸣鼻塞,周身痹痛。你能想到用哪一味药,能够一药而走督脉,解决这诸多病症吗? 小指月想了想,还是没想出来,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过爷爷说走督脉的药物。 这时爷爷说,病症如同一窝蜂,抓住蜂王莫放松。蜂王入到蜂箱内,周天蜜蜂尽归宗。 竹篱茅舍外面就养有几箱蜜蜂,小指月也知道抓住蜂王,所有蜜蜂都会围绕着团团转。所以治病抓主证很重要,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用药能够抓主证,就像打击犯罪团伙的主谋一样,其他余孽同伙自然不攻自破。 小指月接着说,爷爷,这一团症状的蜂王是什么呢? 爷爷笑笑说,蜂王就是年老体衰,督阳不升,风寒闭表,阻塞清窍。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用药? 爷爷说,一味苍耳子做粥疗。 小指月一听,马上打开《神农本草经》,发现苍耳子主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这里头讲的不正是这老爷子苦恼的种种痹痛,从头到脚,从身体到四肢吗?爷爷真是太厉害了,一味药就把这复杂的病象通通理顺。 然后叫这老头回去,用苍耳子和粳米混在一起煮粥吃,如果嫌麻烦,可以把苍耳子打粉,煎汤送服。 这老爷子按照这种办法,吃了半个多月,鼻子通了,头不痛了,浑身的痹痛大大减轻,连手脚的屈伸不利也好了。最重要的平时目暗、耳鸣的症状也减轻了,眼睛没那么花了。服完这药粥后,明显感到脑瓜子一下子清醒不少。 《本草纲目》曰,苍耳子善通顶门连脑。像这样不花什么钱,却把自己多年的顽疾治好的简验便廉小偏方,这老头得到后,便广为宣传。 因为在农村这样的风寒湿痹证的病人实在太多了,只要督脉阳气不升,导致整条腰背颈,乃至于头脑诸窍阳气不透达的各种病症,皆可以用一味苍耳子主之,苍耳子善走督脉,督阳升则周身之阳气皆能出上窍,把风寒赶出去。这正是苍耳子走督脉、升阳气、发泄风湿的 注脚。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何廉臣曰,脑风头痛闭塞,必用苍耳子,苍耳子能使清阳之气上升巅顶。 《圣惠方》曰,苍耳子粥,能治目暗耳鸣,或直接用苍耳子作散煎服亦效。 老道医的心传 小指月遍览众典籍,都没有发现哪个地方记载有苍耳子走督脉的说法。便问爷爷,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爷爷听了后,陷入深深的回忆说,这还得从几十年前的一件事情说起。关于苍耳子走督脉是一位老道医传给我的。 小指月一震,老道医,从来没听爷爷讲过啊? 爷爷说,这位老道医性格孤僻,住在深山老林里,如果人们没有难治的病,都不敢轻易去找他。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会治病的先生应该人见人喜啊? 爷爷说,这老道医常年和麻风病病人在一起,帮他们治病,解除痛苦。小指月说,麻风病可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啊,病人 面目全非,痛苦而死。 爷爷接着又说,这老道医善于用一味苍耳子治疗各类疑难杂病,随证加药变化,如有神助。当时我亲自跟踪了几例镇上的疑难怪病,众名医皆束手,我便领他们入山去找老道医。老道医每天都专注于炼药,攻克麻风病,对这些常见的疑难怪病看都不看。这些病人千求万跪,老道医却要赶他们下山,他们都不愿意下山, 实在是真诚感动了他。这几例病他都用苍耳子治好的。 小指月疑惑地问,都用苍耳子治好的?是什么疑难怪病呢? 爷爷说, 例是头风十年,屡治不效。老道医用苍耳子、天麻、白菊花,一剂知,三剂愈。 小指月一拍手说,妙!苍耳子,按老道医说的走督脉,能把清阳发上头脑,使风寒湿痹痛随汗而解,天麻、菊花能平肝息风,使眩晕头痛从前面肝胆而降,这样督升任降,真是巧妙用方啊! 爷爷又说,第二例病人是个妇人,生完小孩后周身瘙痒,几年都好不了。这妇人从来不敢碰酒,一碰酒就痒得更厉害。你想想这老道医给这妇人用什么方呢?小指月认真想了想,当然想不出来。 爷爷笑笑说,相反相激,就是用酒为药引,把她多年的顽固风疹身痒给祛除了。 小指月很是好奇,问,怎么用酒呢? 爷爷接着说,这老道医用苍耳子的花叶,还有种子,等量打粉,每次用酒送服,数日身痒息。以后偶有复痒,用这种办法,都能很快治好。 小指月意犹未尽地问,还有呢? 爷爷吸了一口旱烟说,还有第三例,顽固的恶*疔疮,十多年了,反反复复,百药乏效。这老道医居然只用苍耳子一味,单刀直入,把恶*疔疮连根拔除。 小指月着急地问,怎么单味苍耳子能把恶*疔疮拔除呢? 爷爷接着说,苍耳子炒过后打粉,并用*酒冲服,然后外面用鸡蛋清涂抹疔疮,这样内外一起用力,疔疮被连根拔起,不复发作。 小指月说,还有呢?爷爷笑笑说,还有好几个,以后再慢慢跟你讲。 小指月意犹未尽地问,难道这样就完了吗? 爷爷接着说,还没有,当时我亲眼看到效果这么好,于是跑到山里,想拜老道医为师,虚心求教。想不到老道医说,他从不收弟子。叫我收起这份心,赶快下山去吧! 我当时就想,他刚开始不是说吗,不治病,但 病人一直坚持在那里等,他也不得不治病。天底下没有真诚感动不了的事情,如果你感动不了,说明你的真诚还没有做到位。于是我就在门外一直等老道医的回复,一天两天三天,老道医理都没理,还拿扫帚赶我下山,说我影响他钻研医理、药物。 第四天我还是没走,天下起大雨,淋了我一身,那时我又饿又冷,真的很想下山去了。 当时老道医走出门外,跟我说,小伙子,你回去后好好研究苍耳子吧,去想想苍耳子为什么走督脉,研究一下如何通过调督脉而治诸病,将来或许在医道上有点成就。说完后老道医飘然而去,我想可能这个师徒缘分就到此为止吧,因此也只好慢慢下山去了。 小指月恍然大悟说,原来苍耳子走督脉是出自老道医之口啊,原来爷爷治疑难杂病从督脉论治的思想也是从这里参悟出来的啊! 爷爷笑笑说,人体脑顶清阳只要充足,三花能聚顶,即使得了病,也不至于太重。所以,后来我也翻阅了道藏,阅读了很多道医的典籍,发现真正道医的心传,都离不开这一句话,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这也是为何老道医用了苍耳子走督脉,还要用酒发阳气的道理。你以后再慢慢临床实践,还要用身体去内证,或许能够挖掘出更多道医的宝库。本来这番话我想等你长大后再跟你慢慢讲的,但今天既然问到了,也就先给你说说吧! 中国传统的医术之所以自汉唐以来不断走下坡路,是因为大家都重视偏方效验,而忽视医理钻研,更忽视了医道的体证。 真的医道不是用口说的,而是用身体行证出来的。那些 的道医们,比如孙思邈、陶弘景、华佗、葛洪,没有一个不是医道双修、事理圆融、知行合一的。 他们既重视自身内在的修养,也重视外在药物的使用,两方面都不可偏废。这样医学攀登起来,就会不断前进,不断高升。所以你想要走一条传统的中医之路,除了把道德和技术并在一起,同修共练外,再无其他。故曰:道非术不行,术非道不远。 爷爷随后又说道,指月啊,以后不要只钻进医书古籍堆中,要多去体会 的道德,世事洞明皆医理,人情练达即药物。 指月半懂不懂地点了点头,然后他在小笔记本上记道: 医道 要借医术来修道修德,道医是要借道德来行医用术,体证医学。 《本草汇言》曰,治诸风眩晕或头脑攻痛,苍耳子三两,天麻、白菊花各三钱。 《圣惠方》曰,治妇人风瘙瘾疹,身痒不止,苍耳花、叶、子等份,捣细微末,以酒送服。 《经验广集》曰,治疔疮恶*,苍耳子五钱,微炒为末,*酒冲服,并用鸡子清涂患处,疔根拔除。 《正气歌》与苍耳子散 有个小伙子,天天在潮湿的地下室工作,半年后就犯了过敏性鼻炎。 头晕头痛,早上起来,喷嚏不断,鼻子又痒又塞,有时一个早上半包纸巾都不够用。由于疾病困扰,经常忘东忘西,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出错,因此连工作也丢了,他就更郁闷了。因此不得已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他才坐在诊台前,就连打了几个喷嚏,看起来好好的年轻人,一点青春朝气都没有。小指月把完脉后说,爷爷,这脉好沉紧啊! 爷爷说,沉主什么? 小指月说,沉主病在里,是里阳虚。 爷爷说,紧主什么? 小指月说,紧主寒,寒主收引,收引则拘紧,脉道不通,鼻塞不利。 听完小伙子的诉苦后,爷爷寻思一下说,小伙子,你以为你的病是怎么得的呢? 小伙子抱怨地说,我工作的环境太差了,就在地下室,整天都见不到太阳,跟我一起的好几个工友也得了过敏性鼻炎,只不过他们比较轻。 爷爷又问小伙子说,人长期在阴冷环境下,少见太阳,是会导致鼻塞,鼻流清涕,但为什么同样环境下,有人就不鼻塞,也鼻流清涕呢? 小伙子跟着说,那是因为他身体强壮,身体比较好呗。 小指月想起《*帝内经》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爷爷接着又说,你想想为什么你这大好年华,朝气蓬勃,身体不像是先天体弱,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得鼻炎,畏惧风冷呢? 这小伙子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甚至一想得太厉害,又猛打了几个喷嚏,真是纸巾不离手,鼻涕赶不走啊! 爷爷笑笑说,要赶走鼻涕,不靠药物,要靠你的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世人漏精难断,健康难得啊!有人看不健康的影碟,就**遗精,小小年纪就精华下漏,所以脑袋阳气不够,鼻炎反复发作。 有人天天十几个小时看电脑、看手机,一直看到深夜两三点,想到明天要上班,才不得不躺下睡觉,大量的精血都耗费了,这叫久视伤血啊…… 爷爷数落了好几种现代年轻人损害健康的恶习,都是在内耗漏失自己的精血,这就是为何营养日益丰富的年代,很多小孩子却弱不禁风。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这小伙子才有后悔之意,因为爷爷说的几样他都沾到了,没有一样不是正中自己的种种不良生活习惯。 爷爷知道小伙子已经开始反省了,一个病不看这个病时间有多长,有多复杂,而是首先要看病人能不能真正反省到根结上去。 一个人能够从疑难杂病,或者大病重病里头,转危为安,离苦得乐,过上一种高质量的生活,他一定是一个善于反省自己、改变劣习的。 然后爷爷又提出了一个疑问,究竟是敌人太强大,还是我们兵力太脆弱?决定一场战争胜利的,靠的是什么? 小伙子马上说,我*兵力强大,才是胜利的关键。 爷爷点了点头说,正气充足,才是不得病的关键。不管干哪个行业,都有不良因素,都有职业病。比如做老师的,咽喉容易干哑得咽炎,司机腰背容易酸重得腰痛,捕鱼的人腿脚容易得风湿脚肿,但为何做这些行业的人,有些却不得这些病呢?原因是他们正气充足,存正念去邪念。 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劣习,那你选择任何行业,你都会得那个行业的职业病;你如果逆改了自己的劣习,你即使还在那个地方工作,你的鼻炎也可以好。 小伙子听后,信心大增,因为他看到自己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健康,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来改变疾病,从此不再**,不再熬夜…… 这时爷爷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便跟小伙子讲解文天祥《正气歌序》:我被囚禁在元朝(因为当时元朝在北边,南宋的残余势力在南方抵抗,文天祥是宋臣,不奉元朝大统,故称元朝为北庭),监狱在一个土房里,牢房宽约八尺,长约四寻(一寻为七尺,长大概三十尺左右),房中仅有一扇比较低小的门,窗子也又短又窄,地面低潮,灯光幽暗。 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各种致病之气聚集在一起:四面的雨水都顺着地势流到这里,床和几案都能漂浮起来,这是水气;满地的泥泞只要经过半日,就会蒸发出水泡而糜烂,这是土气;天气忽然晴朗转热时,房子闭塞,四面不通风,这是日气;在屋檐下用柴烧饭,更加加重了炎热,这是火气;仓内囤积的米腐烂了,臭气逼人,这是米气;囚犯拥挤在一起,发出汗臭腥味,这是人气;厕所、死尸、死老鼠发出各种难闻的气体,这是秽气。 这些气累积在一起,遇到的人少有不生病的。可是我却以孱弱的身体,整日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到现在已经两年了,侥幸没有生病,这大概是我有一种修养造成的。而这种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慎重地培养我的浩然正气。这牢里恶气有七种,而我的浩然正气只有一种,我用这一种气抵抗那七种恶气,有什么好害怕的呢?更何况浩然之气是天地间的正气啊,于是我做了这首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爷爷看到小指月和小伙子都听得肃然起敬,便跟他俩说,你们都要好好地把《正气歌》背会。人体有正气,百邪不敢侵。《尚书》曰,敬胜百邪。所以不看你处在什么环境下,而看你心中存能否存一股浩然之气,是否有一股恭敬之心。 然后爷爷就给小伙子开了一个苍耳子散,又建议小伙子去找烧锅炉之类的工作,这样以温热来制身寒,再加上服药,双管齐下,过敏性鼻炎就好了。真的是辨证对位,改变恶习彻底,那治起病来取效就比较好、比较快。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到:文天祥的《正气歌》要作为医门日诵的 课。《济生方》中记载,苍耳子散,可治鼻流涕水不止。苍耳子散即苍耳子、辛夷花、白芷、薄荷四味药,打成粉末,每次用葱和清茶泡的水送服二钱即可。 苍耳子 味辛、苦,性温。有小*。归肺经。 散风通窍,祛风湿。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 (未完,待续,明天继续更新) ▍特此声明: ○版权归创作为他人所有,如涉及版权争议,著作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yt/4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30种常见中药的用药功效收藏备用
- 下一篇文章: 禁止饮用自制乌头药酒切莫以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