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个中医都对中药有自己独特的用药习惯与心得。今天来学习叶熙春先生的用药经验,相信对你的临床一定有所帮助。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你有怎样的用药心得,分享一下?)

中医爱好者:★★★★☆(对药物的理解是不是更深刻了?)

非医伙伴们:★☆☆☆☆(专业知识,欢迎了解)

01论葛根

葛根辛甘性平,轻扬升发,入阳明之经。生用可解阳明之肌,发汗退热;煨熟用之,兼入脾经,生津、举陷而止脾泄。

又,该药入土最深,藤蔓至广,善于入络,通经袪风,故为治疗四肢疼痛之要药。

02论麻*

一日先生治一痰热咳喘证,处方以麻杏石甘合葶苈大枣二方加味。

诊毕,环顾侍诊学生曰:本草以麻*为发汗要药,又曰麻*发汗,麻*之根、节止汗。

读仲景书,以麻*汤为发汗要方,治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之太阳伤寒。但该方去桂枝则名三拗汤,专治外感风寒之咳嗽气急。

由此可见麻*与桂枝或苏叶、生姜辈为伍,其功在发汗解表、宣散风寒,若无此类药物相佐,则发汗力弱,长于宣肺涤痰、止咳平喘。

再如,阳和汤治阴疽,方中也用麻*,意在领诸药外出肌腠而建功,也非发汗之需也。

麻*者,生用力峻,蜜炙力缓,量多力峻,量少力缓,合桂枝或苏叶、生姜等发汗力峻,不合此类辛温发表药则主要用于祛痰平喘。

临床应用时须按治疗需要把握剂量,若用量在五分以内,麻*亦可止汗,其效果与麻*根、麻*节相近。

03论苍耳子

苍耳子甘苦温,除本草中所列功用以外,此药上开肺窍,下开肾窍。

上开肺窍可治外感头痛、鼻塞、鼻渊;下开肾窍可疗淋证之小便频数,小腹窘迫诸证,故在热淋中用之,配以杏仁、瞿麦,可减轻腹胀,尿频症状。

04论苏子、葶苈子、皂荚子

年中秋,去叶老家问候,闲谈中论及痰饮,遂提问曰:世医治咳喘用三子,系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而老师临证中,好用苏子、葶苈子、皂荚子,请示此三子之用法。

叶老答曰:

苏子味辛性温,主下气消痰,治痰多喘咳,其力稍缓,故用以治痰多咳嗽气喘之夹虚、夹寒者,此药系紫苏之子,紫苏与陈皮、砂仁合用可以安胎,可见其药力之缓;

皂荚子辛温而咸,性烈而利,消痰破坚,治痰喘肿满,痰饮证中用之,取其滑降,治疗饮邪化热,痰热壅盛,以致肺气失肃,胸宇满闷,咳嗽气喘,痰出不爽者;

葶苈子辛苦大寒而性峻急,泻痰热,下肺气,治咳喘,其性较皂荚子尤烈,用于痰热阻肺,水气膹急之咳喘,证重而急者。

临床中应用,苏子每参入旋覆代赭或小青龙诸汤中;葶苈子有甜、苦二种,甜者其性稍缓,故多采用之,每在小青龙加石膏、大青龙汤、己椒苈*等方中用之;皂荚子消痰为主,下气之动不及葶苈,多用于小青龙、小青龙加石膏等方中。

具体掌握,苏子用于痰饮咳喘之夹寒夹虚者,皂荚子用于饮邪内盛或夹感化热,而痰多热少者,葶苈子用于痰热壅盛,阻塞肺气而咳喘不平,胸闷胀满者。

05论五味子

此药酸温而涩,上收肺气耗散之金,下敛少阴不足之肾,为内科常用要药之一。

收肺气之耗散,可以用之治疗自汗,盗汗,以及津气大伤之汗多欲脱者,亦可治疗饮邪夹感之咳喘,但需与干姜、细辛同用,且用量宜少,每剂约五分左右,如小青龙汤之用法。

敛肾气之失固不论阴虚、阳损俱可用之。

如治疗尿频、遗尿、滑精、虚带、肾泄、尿后余沥不净以及某些月经淋沥难净等证,用量宜大,每剂在三钱左右,并与温肾、滋肾、益气、填精等剂合用,如麦味地*丸、无比山药丸、四神丸中俱用之。

但阴虚而相火过炽者,阳虚而饮湿内盛者宜慎。

此外,五味子敛肾水而上济心阴,安其心神,治疗失眠、心悸、怔忡,柏子养心丸中亦用之。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叶熙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学铭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年8月。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yt/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