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836.html

"药引"是中药独特的服药方法,起到引经药的作用,就是引导处方中的其它药或成方到达疾病所在的部位(经络和脏腑),这也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内容。我们若运用恰当就能加强药效,更好得发挥药物的作用。

图片源于网络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

01

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图片源于网络

02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引药达颈部:葛根。

引药达背部:姜*、防风。

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图片源于网络

03

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引药走督脉:狗脊。

图片源于网络

04

引药达皮肤:蝉蜕。

引药入胃:半夏。

引药入肺:桑白皮。

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引药入心:丹参、*连、菖蒲。

图片源于网络

05

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完·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最不可思议的是你没有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zy/1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