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常用中药之祛风湿止痛药
祛风湿止痛药 凡能祛风、除湿、散寒、解除风寒湿痹的药物皆为祛风寒湿药 本类药具有祛风除湿、散寒的作用外,还有兼有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主要治疗风寒湿痹。肢节酸楚,麻木不仁关节不利,筋脉拘急,腰膝疼痛。 1、羌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气香烈,归膀胱、肾经 功效:祛风湿、暖筋骨,散寒解表、止痛 应用:损伤又感外邪、肢节疼痛、肩背疼痛、恶寒发热 2、独活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注:二活性味相同,“皆能逐风胜湿、透利关节,但气有刚烈不同”。羌活气清,行气而有发表之功;独活气浓,行血而有助表之力;羌活主上行、独活主下行,二者配伍,为散风除湿、散寒止痛要等。 3、威灵仙 性味归经:辛湿、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应用: (1)风湿痹痛、筋骨酸痛、脚气疼痛。 (2)损伤后期局部疼痛,关节不利。 (3)软刺。 4、防风。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解痉。 应用: (1)损伤瘀滞兼风寒湿痹,关节冷痛、肢节酸楚。 (2)外感风寒发热。 注:血虚、阴虚及出血者慎用。 5、秦艽 性味归经:苦辛微湿,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退虚热,和血舒筋 应用: (1)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经脉拘急不遂。 (2)虚劳发热、骨蒸潮热、肌肉消瘦。 (3)损伤日久、体弱无力、筋骨疼痛。 (4)中风口眼歪斜、四肢拘急 注: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者忌用。 本品祛风而不燥,既化湿通络,又活血止痛,为“风药中润剂”。对韧带损伤、神经损伤、湿热*疸、风中经络均有效。 6、老鹳草。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大肠经。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止泻。 应用: (1)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酸痛。 (2)筋骨瘫痪、伸屈不灵、腰部扭伤。 (3)湿热下痢 7、稀签草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降血压。 应用: (1)风寒湿所致肢体麻木、腰膝酸痛、筋骨疼痛、痿软无力。 (2)痈疮肿*、风痒、湿疹、药物疹。 (3)高血压、神衰 8、臭梧桐 性味归经:辛、苦、甘、凉,归肝、脾经。 功效:祛风湿、降血压。 应用: (1)风湿痹痛、经络不通、肢体麻木、足软疾痛、步履困难。 (2)高血压 (3)湿疹发疹:外用 9、松节 性味归经: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止痛 应用:损伤中后期,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筋骨拘挛。 10、海桐皮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应用: 损伤所致关节肿瘤,肌肉挛缩、伸屈不利,功能障碍,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疼痛,治痹癣,杀虫。 注:本品入肝经血分,善祛风湿、通经络,引病达所常与萆薢合用,治疗风湿疼痛。 11、千年健。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消肿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筋骨萎软、拘挛疼痛麻木。 (2)损伤肿胀、关节屈伸不利。 注:阴虚内热忌服 12、徐长卿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胃经。 功效:祛风止痛、活血消肿、解*。 应用: (1)风湿关节疼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胃痛、胃痈、牙痛、胆绞痛、术后疼痛及各种癌症疼痛。 (2)风疹、皮肤瘙痒、湿痒 (3)*蛇咬伤、痈肿疮* (4)腹水、小便淋涩 注:体虚者慎服。 13、钻地风 性味归经:苦干、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 应用: (1)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 (2)损伤肿胀疼痛 (3)本品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用于牙痛、胃痛、癌症。 14、蒿本 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应用: (1)风湿痹痛、历节风痛 (2)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 注:血虚头痛忌服。本品辛服,主上行和发散,即可除湿又可散寒止痛。 15、苍耳子 性味归经:辛苦湿、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鼻窍、杀虫 应用: (1)风寒湿疹、四肢拘挛 (2)鼻塞头痛,时流浓涕 (3)止痒 16、川乌、草乌 性味归经:辛、苦、大热、有*,归心、肝、脾、肾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经络,利关节 注:二乌性辛大热,能逐风散寒,性猛气锐,止痛作用甚强,专行于内,祛骨内经络之痰。 17、洋金花(蔓陀罗) 性味归经:辛、苦、大热有*,归心、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解疼、止痛、平喘 止痛要药,还可治癫痫,慢惊风、哮喘、咳嗽 注:用量:花与叶0.3~0.6克,种子0.3~0.5克。 18、八角枫(须根1。5~3g,根茎树皮:6~12克) 性味归经:辛温有*,归心、肝经 功效:祛风止痛、活血 应用: (1)风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拘挛 (2)皮肤瘙痒、风疹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zy/2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浮萍轻浮水面随波行,辛寒达表利水轻
- 下一篇文章: 浮萍轻浮水面随波行,辛寒达表利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