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加油站做染料的青黛
晚上,老师把蒸熟的药泥拿了出来,大家便开始做起药丸来。 这料药丸,是治疗鼻炎的。我们尝了一下,有苦甘辛香之感,苦能降下解*,辛能通窍,芳香醒脾。所以这药丸可以解*通窍,醒脾降胃,也是老师升降思想的一种体现。 今晚的药泥非常松软,而且还有些黏手,我们的手掌都变成了“黑沙掌”。老师说,这里面有一味药叫青黛,所以药泥才墨绿墨绿的。 慢性鼻炎,有血瘀跟*热在里面,这青黛能除*热,也能化血瘀。 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青就是青黛,可以做染料,也是一味良药。 艾医生有一个方子,是专方专病,专治疗带状疱疹的。这个方子就是由青黛跟朱砂等份两味药配成,一个是青色的,一个是红色的,然后拿麻油一调,敷在带状疱疹上,敷上去就见效。带状疱疹从开始到 结痂,都可以涂,效果非常不错。当然这是外用药,配合内服辨证的药,效果应该更好。 胡先生看《跟诊日记》后,特别感兴趣我们学中医的生活,这回从西安赶来,也想看看。胡先生谈到,如果前十年接触到中医,他一定会从事中医行业。 我们则说,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觉悟的话,中医就飞起来了。 胡先生接着说,我也会让我的小孩接触中医文化的。 陆东则说,那也要他们有兴趣才行。 我们说,最起码他们能有接触中医的机会,有认识中医的条件,像我们从小学直到大学,所读的教材里面,基本都没有国粹中医的内容。中医经典不是大学里面的选修课,而应该是人生的必修课。 是啊,让后代有接触中医的机会,就是在播中医种子,未必每一颗种子都能够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多播种,多推广,肯定将来弘扬中医的人就会更多。 接着,胡先生又提到半身不遂。他说,他看《医林改错》,问老师可不可以用里面的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 这补阳还五汤,也是王清任的传世名方,是这位清朝医林怪杰的毕生经验之一。章次公先生评价清代名医时,提到清代医林有两个奇人,两个学人。两个奇人,一个是王清任,一个是高斗魁。两个才高八斗之人,一个是叶天士,一个是徐灵胎。 王清任为什么取名补阳还五汤呢?因为人体中风偏瘫后,身体一半的阳气都没了,支撑不起身体的活动。所以身体就通过偏瘫来自救,把肢体功能废掉,来保存脏腑的一线生机。这补阳还五汤,就是把身体十成阳气中失掉的五成补回来,因为人健康时就有十成阳气,中风偏瘫就只剩下一半五成的阳气。 老师说,治疗半身不遂,用上面的方对症了,当然有效。但如果加入穿破石,那效果会更显著。 因为今晚做的是鼻炎药丸,所以我们特别提到老师常用通鼻窍的一组药对,即苍耳子、辛夷花。老师常用到这组药对,不单治鼻窍,而且治头脑清阳不升。 原来苍耳子跟葛根一样,也能够通督脉升阳气,把鼻窍打开。也可以治疗项背拘挛,特别是风湿痹阻在颈部引起的鼻塞不通,这时苍耳子跟葛根相配,病人头脑马上清醒,鼻窍通气。 辛夷花像条笔一样,又叫木笔花,同苍耳子一样重要。它是攒了一个冬天的能量,就在春天的时候,全部的阳气升发到花心上,发放出来。《药性赋》说:“木笔花疗头风而止鼻渊。”原来它的药性跟它的生长特性是如此分不开。 老师提到台湾的出版社准备出老师的《万病从根治》这本书,是正体字竖版的。老师说,这本书是三本书里面最难写的,因为要写得让中医门外的人都能看懂,就非常不容易写。 老师说,一个中医能把龙胆泻肝汤讲清楚,让不认识中医的人都知道里面的道理,那就是大家了。 老师的愿望就是想让识字的人都能看懂,让看这本书的人都能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这样我们写《跟诊日记》《万病之源》,也要发这样的心,立这样的愿。让中医门外的人都能进到中医门内来。让中医的文化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让中医能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的根要往传统文化基础上扎,枝叶就要伸向平时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传统文化的营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结出硕果。 人生在世,干任何事都少不了勇气,要不然一点小小的障碍你的过不去。 孟夫子讲,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亦兴。 这是说等待文王出现,才复兴文化,这是常人,真正勇猛的豪杰,即使没有文王,自己照样将岐*大业荷担,这是真正的大勇。以普及为家务,利生为事业,有这样座右铭跟精神,何愁业不精,事不成。 故老师主张先立志,再求学,无志而求学,乃学子之大病,如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不能经远。 节录自《任之堂跟诊日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zy/6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长在茂名农村,天天踩它,却不知它的神奇
- 下一篇文章: 今天我们详细来讲一下i鼻宜生熏蒸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