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李发枝教授

现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组长。李教授从医50余年,注重对古代医家学术思想的研究和继承,对临床各科疑难杂症均有独到的经验。学术上注重实效,不尚空谈。

善用古方化裁治疗内、妇、儿各科疑难杂症。对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手足口病、慢性胃炎、真菌性食管炎、痤疮、肝硬化腹水、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性脑炎、颈、腰椎病、过敏性鼻炎等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兹将李老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浅述于下。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又称常年变态反应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临床多表现为:阵发性鼻痒、打喷嚏,急性发作时流出大量水样鼻涕,缓解时少而稠,并发感染者成脓性;间歇,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可伴见头痛耳鸣,流泪,声嘶,慢性咳嗽等症,属中医“鼻鼽”范畴。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外邪风冷乘袭,津液停聚所致。治疗多以温补肺脏,祛风散寒为主。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常经久难愈,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

李老师在治疗该病时经常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及兼症,将其分为体虚感寒、风寒束饮和郁热犯肺三种类型进行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1辨证论治

1.1体虚感寒证

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伴咽喉痒、咳嗽,或伴哮喘。常伴见乏力,动则自汗或盗汗,微恶风寒,舌淡红或正红,苔白或略*,脉象浮虚,沉取无力等症。一般无明显热象或不以热象为主者。为气虚感受风寒之邪而至。治疗予以御寒宣肺之法。方用李东垣御寒汤加减化裁。

药用:羌活10g,白芷10g,防风10g,升麻10g,*芪50g,苍术12g,*柏10g,*连3g,*参10g,陈皮10g,款冬花12g,炙甘草10g,麻*10g(先煎)。鼻塞较重者加细辛3g;若有*涕或*痰等间有化热之象者可加冬瓜仁3g,鱼腥草30g。

御寒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卷上·眼耳鼻门》,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之证”。原方由*连、*柏、羌活(以上各二分)、炙甘草、佛耳草、款冬花、白芷、防风(以上各三分)、升麻、人参、陈皮(以上各五分)、苍术(七分)、*芪(一钱)组成,李老师根据现代病人临床情况将其加以变化,用以治疗过敏性鼻炎证属体虚感寒者,常获捷效。

该证为正气不足,邪伤于表,卫阳之气郁而不伸,导致肺气不能宣通,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涕。方中羌活、白芷、防风辛温疏风散寒,并能宣通肺气;*芪、*参益气固表,佐陈皮以健脾补中,合升麻引清阳上升;苍术健脾燥湿,*连、*柏苦寒以清郁热;款冬花润肺化痰;麻*宣发肺气;炙甘草健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脾胃、益中气、宣肺气、清郁热之功。使正气得复,肺气宣发正常,外邪无以侵入,鼻窍自利而奏效。

李老认为,此证临床甚为多见,因现代人们多脑力少体力工作,或多逸少劳,久居空调之室,出则车以代步;食则生冷渐多,药则多有过用之弊,生活甚不规律,诸此等等,皆伤正气,使人体防御功能下降,卫外之力衰减,故此多见。

1.2风寒束饮证

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伴呛咳,或伴哮喘,见凉则作,或背冷,但必无汗出,亦少有乏力等虚之症。舌淡苔白或白腻,脉象浮,或脉弦等。为风寒束肺,内有水饮,风寒水饮相结,上渍鼻窍而至。治疗予以散寒宣肺化饮之法。方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药用:麻*10g(先煎),桂枝20g,白芍10g,干姜12g,细辛3g,五味子12g,清半夏12g,炙甘草10g,生石膏20~30g(先煎)。兼见咳嗽痰多者加款冬花10g,白芥子6g;痰多气喘者加入鱼腥草、紫苏子等化痰降气之品。该症为风寒束表,内有水饮,饮邪上渍于肺,肺失宣降,故见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饮邪郁久,常兼郁热,故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治疗。

方中麻*、桂枝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白芍、桂枝调和营卫;细辛、干姜温肺化饮;清半夏降逆化痰,五味子收敛,防肺气耗散太过;石膏清散郁热,与麻*相伍,尚可发越水气;甘草调和诸药。

1.3郁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浊*涕、打喷嚏,多是上午加重,下午减轻,伴见头痛,尤其是前额部痛等副鼻窦炎的症状。舌质红,苔*或*腻,脉弦数等。为郁热犯肺,肺失宣降,鼻窍不利而致,治疗以清泄郁热之法,方用谷精草合剂加减。

药用:谷精草15g,木贼12g,青葙子12g,辛夷12g,僵蚕12g,蝉蜕12g,*芩15g,桑叶15g,菊花15g,桔梗10g,白芍10g,蔓荆子12g,金银花30g,羌活10g,防风10g,甘草10g组成。伴咳嗽痰多者加冬瓜仁30g;发热者加生石膏30g;鼻塞重者可配麻*10g,细辛3g。谷精草合剂乃陕西名老中医韩天佑以《素问·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为立法依据所创的治疗鼻渊的经验方。

李老师认为胆移热于脑,风火上郁清窍,会出现鼻塞、流浊涕、头目昏沉等症状,该方同样也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之郁热犯肺证者。凡遇此证,李老师多用该方化裁治疗,常常效如桴鼓。方中谷精草、蔓荆子除肝经之风;木贼、蝉蜕、青葙子清肝经之火;桑叶、菊花清肝肺之热并治头痛眩晕;*芩、金银花清热解*;桔梗清肺化痰;僵蚕、羌活、防风祛风止痛;白芍补血敛肝;辛夷宣通鼻窍;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诸药合用具疏散风热、清肝泻火之用,同时该方用药又具辛凉疏散之性,可清解郁热而能治疗过敏性鼻炎证属郁热犯肺者。

李老师指出,在运用上述经验方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应注意辨别患者的寒热虚实,针对患者不同病机选方用药,御寒汤应用要点是病人必汗出,脉象虚浮,而无明显热象者;小青龙汤应用要点为外寒内饮,病人多无汗,脉弦;谷精草合剂应用要点多是病情迁延不愈,入里化热、或肺经郁热、或肝胆郁热犯肺而致者,临床以热症为主要表现,多流*浊涕,伴见头痛,尤其是前额部疼痛者。

同时又指出,临床见证纷杂,有一时难以辨别其寒热虚实者,可先以一法一方试服,以投石问路,比如寒热难辨者,考其偏寒偏热之可能,先投以小青龙或谷精草合剂以服,观其疗效,若该方无效或加重者,则为另一方之适应证候,可放心投之。

2典型病例

患者秦某某,女,27岁,机关干部。患过敏性鼻炎10年来诊。

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遂自行口服感冒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时轻时重,9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几年来经中西医多方医治,收效甚微,一年四季均发,多于冬季加重,一个月前因感寒而加,历服小青龙汤、玉屏风散、苍耳子散等方均为获效。

刻诊: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吐少量*痰,伴汗出恶风、周身关节酸痛。舌淡红,苔白,脉浮而弱。为体虚感受风寒,肺有郁热之证,治疗予以御寒宣肺,佐以清郁热之法,方用李东垣御寒汤加减化裁。

药用:羌活10g,白芷10g,防风10g,升麻10g,*芪50g,苍术12g,*柏10g,*连3g,*参10g,陈皮10g,款冬花12g,炙甘草10g,麻*10g(先煎),冬瓜仁30g,鱼腥草12g。

上方服药3付,咳嗽缓解,流涕、打喷嚏及恶风汗出均减轻,鼻塞如故,舌脉同前,上方减冬瓜仁、鱼腥草,加细辛3g,继服7剂,症状大减,舌淡红,苔薄白,脉数。上方减麻*继服14剂,诸症均缓解,嘱其适寒温,适当运动,注意预防感冒,随访1年半未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zy/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