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川乌草乌的合理炮制经验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热,有*,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主根),性味辛、苦、温,有大*,归心、肝、脾经,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其散寒止痛作用较附子为强。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和华乌头等的干燥块根,其性味、功效与川乌同,而*性更强。它们的主要成分多为剧*的双酯类生物碱:即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对它们经过合理的加工炮制。这些生物碱*性较大,将它们水解成*性较小的苯 乌头原碱(Benzoylaconine)类生物碱,进而分解为*性更小乌头原碱(Aconine)类生物碱;另乌头碱类生物碱8位上的 基在较缓的加热条件下被一些脂肪 置换生成*性较小的脂生物碱类(lipo-alkaloid),从而降低其*性。可见附子、川乌、草乌的*性主要取决于双脂型乌头碱的水解或分解程度。 附子的生物碱既是*性成分,又具有局麻、强心、抗炎、升压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附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和蒸煮过程中,剧*性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性较小及至很小的苯 乌头胺和乌头胺;附子的*性遇热能分解,所以加热处理是降低*性的关键。还有加辅料如甘草或干姜对附子也有解*作用。盐附子的*性则较蒸煮过的黑顺片,白附片为大,所以高压蒸煮既可破坏*性生物碱,保留强心等成分。 川乌*性极强,口服0.2mg可致中*,4mg可致死亡。种乌的炮制可通过对甘草或干姜与川乌同煮使其*性降低,或将川乌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切片厚为2mm~4mm。加水煮沸2h或蒸4h干燥。 草乌含有多量淀粉、应将药材浸泡润透,否则蒸煮过程中会出现“夹生”现象,达不到“内无干心”的要求。用乌豆、甘草煎汤后同泡煮透至无白心,捞出切片晒干。此法炮制可减低*性及麻辣感。或以润蒸结合炮制草乌,以润48h,切片厚为1.5mm~2mm,压力68.65KPa蒸2h。 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川乌生用有*,多用外治疥癣、痈疮。经炮制后*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心腹冷痛、疝痛、跌打剧痛等。草乌生品有*,多外用于肿*、止痛。制后降低*性,内服多于风寒湿痹,中风瘫痪、寒邪头痛等。以上3种药品入汤剂应先煎30~60min,孕妇忌用,避免与半厦,瓜萎、贝母、白芨、白蔹等相反的药物同用。生制品应用时应严格区分。重视配伍用药如乌头常配白密,配伍得当是减少*性的有效方法,配制后交付患者时应予说明本药特点采取正确的煎服方法 李荣宗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yt/2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草乌进补需慎之又慎
- 下一篇文章: 草乌药酒可致命大夫抢救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