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草木生发。很多人开始出现皮肤瘙痒,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皮肤长出风团,春季为这类过敏的高发期,随着过敏人群的增多,病名也开始花样百出,例如,花粉症、阳光性皮肤炎、划痕症、过敏性鼻炎等等,治疗效果却乏善可陈。

近些年,随着春季过敏人群不断壮大,甚至有些城市,为了减少所谓的过敏源,开始砍伐一些树木。

按照祖国传统中医理疗,肺主皮毛,肺和全身毛孔的开阖,有密切关系。下面引用郝万山老师讲伤寒论中的一段话:

……人体全身的皮肤,全身的汗孔,和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国外有过这样的报道,生产指甲油的工人开玩笑,就把指甲油给另外一个伙伴,抺满了全身,没想到那个伙伴就窒息而死。医院作鉴定的时候,他对指甲油,并不是因为过敏,而引起的呼吸功能的衰竭,而认为是,指甲油那个东西,把全身的汗孔堵死了,使皮肤的呼吸功能丧失了,才导致窒息而死。又过了一些年,又有一个报道,是个油漆厂,两个人开玩笑,这个朋友给那个朋友,全身涂满了油漆,结果他也窒息而死。这虽然是极个别的例子,也许这两个人的皮肤的呼吸功能,与肺的这种呼吸功能,它们之间的联系,就特别的密切,或者说这两个,有什么特别特殊的体质,但是可以提示,皮肤汗孔的这种呼吸功能,和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或者说和肺的呼吸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春季过敏高发呢?

中医认为,冬主收藏,皮肤毛孔偏于闭合,以减少热量散发,抵抗严寒;

春主生发,身体气机向外,闭合的毛孔开始逐渐打开,现代人不善养生,春天毛孔不能正常打开,于是出现各种过敏现象,人体禀赋不同,过敏的症状不同。

根据伤寒金匮原文,有几种情况可能表现为所谓的过敏,或者被人们认为是过敏:

1体表毛孔闭郁,体表毛孔呼吸不畅,肺主皮毛,肺的压力变大,肺内压力沿孔窍上延,表现出来鼻涕、眼泪、喷嚏特别多。

原文: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6味麻*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鼻子里发痒,或干鼻涕嘎巴:

阳明经有轻微邪热,留驻于鼻子处,方歌有云“……目痛鼻干卧不宁……”,阳明经是一条线,那么,有没有可能只在阳明经上的一段有症状呢?仅仅是鼻子微有症状?这种大多轻微怕冷或不明显,口中可能轻微发黏,或下午傍晚可能感觉轻微燥热,可理解为阳明日晡时发热严重。

现在有很多人用生理盐水洗鼻子,个人认为,可尝试葛根汤加石膏。

3表现为皮肤划痕红肿

原文: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麻*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连轺赤小豆汤方:8味麻*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一升(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郝万山讲伤寒论节选:

......我们这个同学得的是荨麻疹,每天晚上痒得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开始找我看,我就用一般的凉血的、燥湿的、祛风的、止痒的,吃了三天药,这小伙子还是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到了晚上就痒。因为我和刘老师住一个房间,然后这个小伙子又去找我了,说老师,吃了您三付药了还是不好。我说让老师给看看。让刘老师给他摸脉,刘老师给他摸脉,摸完脉之后问我说,你说这是什么脉象呀?我说,这小伙子瘦,这个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什么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你说它是不是浮脉?我说老师,他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没有得感冒就没有浮脉了?这个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呀?我说皮肤痒呀。他说皮肤是表还是里呀。我说皮肤当然是表啊,不是里啊。既然皮肤痒这是表,你承认,脉又轻取既得,当然是表证呀。我说老师这是表证呀?他说是呀。我说,那怎么办呀?表证就该发汗啊。我说这个病要发汗呀?他说是啊。我说那用什么方子呀?用麻*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好,开了麻*连轺(yáo)赤小豆汤以后,我写方子问老师药量,你把药拿过来之后,白天不用吃的,每天晚上临睡觉之前,你吃上之后多喝一点热水,盖上被子发汗,连发三天汗。治荨麻疹我还没有采取这种方法。连发了三天汗,这小伙子荨麻疹不起了,那个地方洗澡也困难,后来我发现他身上脱了好多屑,荨麻疹就好了,这个小伙医院工作,因为他当时就是*人。......有一天,医院的一个我们中医学院的毕业生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我们儿科住着一个小儿肾炎的病人,这个化验的尿的指标总是不能改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用西医的手段,似乎看不到很快见效的希望,能不能找中医来看看。我说你们医院医院的啊,他说祝老现在在日本。我说你们想找谁看。他说我们想找刘老师看看。那我就陪着刘老去了。孩子呢,头面水肿,尿的化验很糟糕。老师摸脉,摸完了,我也摸,老师问我什么脉。我说,他的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轻取既得,就是浮脉。我说老师,浮脉怎么办?浮脉发汗呀。我说他没有感冒呀。他说你看看他头面肿,脉轻取既得,头面不是表吗,上半身肿者发其汗嘛,浮又肿。我说老师用什么方子?麻*连轺赤小豆汤啊。我说发几天汗?他那个时间发长点,发七天汗。你看,这个人发七天汗。后来,我听医院的大夫给我打电话说,从发了这七天汗以后,这个孩子头面水肿逐渐逐渐消了,那么化验呢,也逐渐逐渐改善了......4头中寒湿原文:湿家病身疼发热,面*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倪海厦讲金匮:麝香矾石散,也可使用菖蒲、辛夷。王雪华讲金匮:瓜蒂散,鹅不食草,证治准绳:辛*散(辛*、苍耳子)。唐步祺《郑钦安医书阐释》:峻补其阳。头为诸阳之会,如果头中都有了寒湿,可见其人身体偏阳虚5轻微太阳表证,阳气怫郁在表: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 度发。脉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各半汤。6里气不通有时也能表现出鼻塞等类似外感症状,此处不展开讨论,相关条文以后单独汇总;暂时总结了这么多,另外,还有其他无数种可能,中医最最重要的是辨证论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随症出,方随法立,千万不能刻舟求剑,也不能守株待兔,中医重在明理而不执方,中医从来没有秘方,只有辩证论治,切记切记!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我会经常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想法,如果喜欢,一定要记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yy/1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