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的儿科门诊支原体肺炎病患数量显著增多。

许多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之后,体温得以降低,但是咳嗽症状日益加剧,不分昼夜地咳嗽不止,甚至有的孩子需持续一至两个月才能痊愈。

讲个案例:

在我近期接手的病例中,一个孩子最初因发烧前往小诊所就诊并接受药物治疗,然而高烧仍未降低,温度达到惊人的40.5度,且孩子手脚颜色变为灰色。为此,家长十分担忧,医院。

经检查,证明孩子患有支原体肺炎。

经过为期一周的住院就医,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体温逐步恢复正常,之后顺利办理了出院手续。

原本以为最艰难时刻已过,心情随之轻松不少的家长,想不到新的困难却即将出现。

孩子出院时已经开始有咳嗽现象,医院开具了野马追片及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

尽管服用一周后,孩子的咳嗽却越来越严重。

白天吃饭时难以幸免地咳嗽,夜晚睡眠质量亦大受影响,声音都变得有些嘶哑。

家长深感忧虑,医院复诊,血液测试及肺部X光检查均无异常,但咳嗽症状依旧强烈。

基于此种状况,药物组合中加入了头孢,同时增加了雾化与注射疗法。

虽然治疗一周后孩子的咳嗽有所改善,但始终余音未了,痰不断上涌,咳嗽难以平息。无奈之下,家长决定寻找其他医生的意见。

听完家长的描述,通过观察孩子舌质呈现黯红色、舌苔厚腻等特征,我很快便确定了孩子病症的关键所在——即因肺气阻塞,导致水道不通畅。

无论是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它们本质上都属于“外邪”入侵。

人体自我防御机制启动,将肺作为抵御外敌的前哨阵地,主动把门关紧,以防止更多有害物质的侵袭。

众所周知,肺用于呼吸,门户关闭,呼吸功能势必受到阻碍;气机流通受阻,会影响气体的进出,形成浊气滞留于肺,从而引发咳嗽。

此外,肺还负责调节全身气机,肺功能受损,孩子就可能出现疲劳、无力、不爱说话、头晕、没活力等现象。

同时,肺还主管全身水液的代谢和排出,若肺功能失调,水分无法正常流动,会滞留在肺部,引发痰多症状。

针对这一问题,仅简单地止咳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协助肺重新敞开心扉,让积聚的气息和痰液流出,并协助恢复其原本正常的运转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化痰、清热、宣肺。

于是,我为孩子处方黄芩、生石膏、炒杏仁、荆芥、蝉蜕、辛夷、苍耳子、川穹、僵蚕、麻黄、射干、桔梗、紫苑、半夏、葶苈子、甘草等药材,疗效显著。

事实上,选用这些药材确实奏效,其中用药不到三天,孩子的咳嗽就得以缓解。

考虑到孩子体质较弱,易患病,以及此次用药时间相对较长,我为了保护其肠胃,后期又开了一些调整性药物,帮助他恢复体质,修复这次疾病对他健康带来的损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yy/15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