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杭州日报」记者边晓丹陈栋杭州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位于钱塘江畔,校园环境优美,遍地都是植物。这个暑假,学校成为上城区暑托班的定点学校之一。8月13日,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启动了一项特别行动——志愿者走进杭州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为暑托班的孩子们送去了两堂公益自然课程《我为植物命名》和《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充满趣味的课程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尽兴。“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四年级女生裘馨悦说,“这些知识,平时学校的课上是没有的,听起来特别有趣。”杭州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校长陈滔表示,“绿马甲”自然课程不仅丰富了暑托班的课程形式,更在城市孩子心中埋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种子,加强了孩子和自然的连接,打破了学习与自然的壁垒,破解了城市孩子自然缺失的困境,让城市孩子能在自然中健康成长。“希望这样的自然实践活动能够走入日常的教学中,为更多城市学生生态素养的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学校与社会联动的新样态。”陈滔说。天天见面的它们原来有那么多故事这期暑托班从8月9日开始,共有30多个孩子参加。一般来说,孩子们每天的主要安排是在教室里自习、阅读,以及到室外参加体育运动。听说有新的老师来上课,孩子们都很兴奋,充满期待。“上课前,大家先给自己取一个自然名,一会儿我们做游戏的时候会用到哦。”上午这堂自然课的老师是资深的“绿马甲”志愿者,也是杭州最受欢迎的“绿马甲”自然教育员之一,自然名是“沙枣”。“太阳”“北极星”“向日葵”“苍耳”“彼岸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报出了自己的自然名,这让沙枣老师感觉很开心:“孩子们取的自然名都很棒,可以看出,他们都很贴近自然。”取好自然名后,孩子们跟着沙枣老师来到篮球场,围成一个大圈,然后开始热身,准备做自然游戏。这是一个“破冰游戏”,每个孩子要报出另一个同学的自然名,然后将球扔给对方,由对方接下去报出其他同学的自然名并传球。在欢笑嬉闹中,孩子们很快记住了彼此的自然名。成功“破冰”之后,沙枣老师交给孩子们一个神秘的任务。她将孩子们分为几组,每组孩子都领到了一张A4纸,纸上写着6种不同植物的特征,有的是“竹蜻蜓”,有的是“小针”,有的是“痒痒树”,需要孩子们依据这些特征,找到校园中对应的植物。当天下着雨,但孩子们的热情丝毫未受影响,他们打着伞,在校园里仔细搜寻。虽然有些植物他们叫不上名字,但对照着纸上提示的特征,他们很快联想到了对应植物,并在校园的角落找到了它们。探索的过程让孩子们对植物的外观有了更深的认识,打好这样的基础,沙枣老师开始讲植物的故事了。“‘竹蜻蜓’其实叫鸡爪槭,它的果实长着一对翅膀,到了秋天,翅膀会变干变轻,等到秋风一吹,带着翅膀的果实就可以飞到很远。”她说,“鸡爪槭翅果是螺旋式往下掉落,很像哆啦A梦的竹蜻蜓呢。”6种植物,6段植物故事,孩子们认真听着,恍然大悟——原来,校园里天天见的植物,竟然有这么多自己不知道的“身世”。保护可以“左右互搏”的“微笑天使”下午的自然课由“绿马甲”志愿者、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钱塘江江豚保护基金副秘书长蒋忆主讲,她带来的课程是《微笑天使——长江江豚》。蒋忆的自然名是“猪猪侠”,一说起这个名字,孩子们就觉得格外亲切、放松。年起,蒋忆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zy/1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