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多学习,孩子少受罪!大家好,我是您的医生朋友王道涵!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多次提到玉屏风散是一种增强免疫力的方剂,适用于鼻炎和腺样体肥大的治疗。玉屏风散具有补气的功效,可以有效发挥气的防御作用,为身体建立一道抵御外邪的“城墙”。在儿科领域,尤其是对于反复感冒、鼻炎及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这个方剂被广泛应用。

然而,玉屏风散整体偏于燥性,对于一些虚实夹杂且本身属于热性体质的孩子来说,其药性可能会伤阴,例如导致口渴和咽干等症状。

而我们大部分家长又不会在这个基础上加减,因此,今天我想与家长们分享一个小方子,它具备健脾益肺、补气养阴、生津止渴的效果,非常适合秋季使用!

自然界有六淫邪气,分别是风、寒、暑、燥、火、湿,而秋天的特点就是“燥”,空气会比较干燥,五行中对应肺,肺主皮毛,孩子的身体免疫力也会有所下降,可能会比较容易生病。比较常见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腹泻、大便干等症状。

因此秋天要注意给孩子生津润肺、提升免疫力等。

太子参麦冬汤:

第一:太子参

太子参是补虚药,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经,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它以补脾气、补肺气为主,药有参类之性,却无参之燥热,药效平和温稳,因此适合“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的孩子吃,有助脾胃健运、肺卫强固、阳气旺盛,从而能增强小儿体质,是补虚的佳品。

第二:麦冬

麦冬养阴药,性微寒,主要作用于心、肺和胃经。它通常具有清心润肺和养阴益胃的效果,可以用于缓解心烦失眠及肺燥干咳等症状。麦冬能够有效滋阴润燥,不仅能补充津液,其甘寒特性还可以对五味子的温热性质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得这个方剂更加平衡。

第三:五味子

五味子收涩药,性温,归属于肺、心和肾经。它通常具备补肾宁心、益气生津以及收敛固涩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自汗和盗汗等问题。由于五味子的成分齐全,它能够全面补益五脏,而太子参与麦冬则负责弥补损耗的气阴,由五味子将其输送至各个脏腑。

三味中药搭配主要有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可以用于气阴两亏的治疗,也可以作为预防,党参和麦冬的用量通常为1:1,儿童的剂量应适当减少,根据孩子年龄和情况严重度,一般在5-10克之间,而五味子的用量大约是党参的一半。

当然,如果孩子鼻炎在反复期间,腺样体肥大在50%以上,除了日常护理之外,也可以通过中药系统调理,效果更佳,今天我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希望能帮助到你少走弯路!

我的门诊案例:

之前门诊一位5岁的小患者,李某,这个孩子的腺样体肥大已有一年多,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腺样体肥大达3/4。就诊前不久还出现了打呼噜的症状,再次检查后发现腺样体肥大已增至4/5,并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医生告知情况相当严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总IgE:>,粉尘螨抗体为2.0。在问诊过程中得知,这个孩子在去年暑假已经接受过手术切除,手术后呼吸变得顺畅,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病因干预,尤其是鼻炎总是反复,腺样体很快又复发了,提示孩子免疫能力比较底下,同时根据舌淡、苔薄黄等症状,可以判断为肺脾气虚及痰热阻窍。

开方:黄芪、太子参、白术、防风、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炒苍耳子、辛夷、白芷、黄芩、炙百部、炙枇杷叶、浙贝母、生牡蛎、鸡内金、天花粉等中药组成。

用药思路:

孩子本身肺脾常不足,容易感受外邪,加上生病日久,进一步损伤了肺脾之气,导致肺脾气虚,因此使用黄芪、白术、防风健脾益气固表,太子参加减健脾益肺。

炒苍耳子、辛夷、白芷通鼻窍,缓解鼻塞,其中白芷用于缓解鼻炎所引起的头痛等症;黄芩清热;天花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炙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则负责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炙百部温润肺气,止咳;浙贝母、生牡蛎加强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鸡内金负责解决孩子积食的问题,健胃消食,增加肠胃蠕动。

结果在治疗不到一个疗程时,家长告诉我孩子的腺样体肥大有所缩小,因为他的鼻塞、张口呼吸、打鼾和头痛等症状都有所改善。因此,我决定调整方剂继续进行治疗,以巩固调理体质,从而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我的治疗思路是,小儿的“肺脾不足”和“肝常有余”是腺样体肥大发病的根本原因。肺、脾和肝生理功能失调会导致气滞、痰凝和血瘀等致病因素,此乃本虚标实之证,互为因果,使腺样体肥大反复难愈。因此,在治疗时可以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以实现缩小腺样体肥大的目标。

此外,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通常也表现出肺脾气虚型。这类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可以通过健脾补肺的方法进行调理,并结合能够缩小腺样体的中药,从而运用标本兼治的原则,自然能使腺样体逐渐缩小。

声明:此文目的在于传承中医育儿,无不良引导,用药需经医嘱。感谢您的阅读?

END

#腺样体肥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anqiq.com/cezzy/15560.html